表演特点
京东大鼓以说唱长篇鼓书见长,艺人自击鼓板,使用三弦伴奏(后来加入了扬琴)。唱词基本格式为七字句(二、二、三),但常在段落首句前加三字头(如“表的是”等),句中也常嵌入字、词及短语,句尾常加“哪”、“啊”等虚字。京东大鼓原始腔调比较简单,后经艺人们创造、丰富,发展到约二十余种腔调。
代表艺人
刘文斌(1890-1967),又名李存有,天津宝坻县人。刘文斌年轻时为了谋生在天津撂地演出,并于1935年将自己所表演的曲艺形式定名为“京东大鼓”。他的嗓音粗犷宽亮,表演纯朴,富有特色,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东大鼓艺人。除了对京东大鼓的板式、唱腔进行加工、创新,他还将其它曲种的许多曲目移植到京东大鼓中。
董湘昆(1927-2013),又名董庆永,天津宝坻县人,刘文斌的业余弟子之一。董湘昆在刘文斌唱腔特色的基础上,将宝坻方音改用京音,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当代生活的新曲目,并培养了众多专业和业余表演者,使京东大鼓的影响扩大到中国各地,也使带有刘文斌韵味的“十三咳”等唱腔流派成为京东大鼓的最主要流派。
代表曲目
《杨家将》、《包公案》、《武家坡剜菜》、《劝人方》、《送女上大学》等。
社会影响
在刘文斌和董湘昆的影响下,京东大鼓在20世纪30年代和60-70年代曾经出现两次高峰期。就目前而言,同其他曲艺形式处境类似,京东大鼓并不能引起大多数青年人的兴趣。在2000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相声《旧曲新歌》(郭冬临、冯巩表演)中引入了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片断,使京东大鼓的知名度稍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