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山东大鼓

   2015-07-01 226
核心提示:山东大鼓是北方大鼓之鼻祖,中国北方地区现存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是北方大鼓之鼻祖,中国北方地区现存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以山东省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区。原称犁铧大鼓, 因其伴奏乐器为犁铧碎片而得名。自《老残游记》之后,始谐音美其称为“梨花大鼓”。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色

  山东大鼓的演唱形式多为单人站唱,也有二人对唱形式。主要伴奏乐器为矮脚小鼓、大三弦和月牙板(也叫梨花片)。演唱时演员右手执鼓楗击鼓,左手操钢板敲击演唱,乐师以三弦伴奏。唱腔属板腔体,一般分慢板(又称头板)、二板(流水板)、三板、快板等板式。其书目主要是中篇,唱自相间,短段只唱不说。三个支派的唱腔与书目又各具不同的特点与风格。"老北口"派唱腔粗犷、豪放,其开头腔是用头板或类似头板的二板起腔,速度慢,尾音长,板起板落,咬字狠,吐字真,落音重,字密声促,善用顿音,其旋律似说似唱自然流畅。故有"老牛大摔缰"的俗称;"小北口"派的演唱风格,溶入借鉴了一些西河大鼓的技法,较之"老北口"显得巧俏,委婉细腻,善说演"文书",唱中加叙;"南口"派的唱腔婉转悠扬,曲调华丽细腻,字少腔繁,节奏舒缓。除板腔体唱腔外,"南口"派还有一些曲牌体唱腔,叫牌子腔,分快慢两种,只在特殊唱段如《小黑驴》、《小黑牛》、《王二姐思夫》中使用。

  传承意义

  山东大鼓历史悠久,音乐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它直接促发了山东快书的形成,并对"乔派"河南坠子和西河大鼓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现在仅有少数演员还能演出,亟待扶持保护。


活动策划公司,请猛击
推荐庆典公司,请猛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28277.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