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中国式企业公关爱喊冤

   2012-05-28 346
核心提示:  毒胶囊事件曝光以来,相关企业正在开展系列危机公关活动。这些企业有的忙于申请复查,有的忙于发表所谓严正声明。珠海安生凤
     毒胶囊事件曝光以来,相关企业正在开展系列“危机公关”活动。这些企业有的忙于申请复查,有的忙于发表所谓严正声明。珠海安生凤凰制药有限公司还 在自家网站上“喊冤”。这份标称为“严正声明”的文件盖上了该企业的红色印章,并称该公司承担声明引起的一切后果。相关报道称,16家铬超标涉事企业无一 道歉,各自“喊冤”。

有迹象表明,如今毒胶囊事件已经进入了“第二季”。与第一季的突然曝光,火力密集的猛烈批评相比,第二季常常平淡得多。这是一个遗忘的季节,也是一个推诿和漂白的季节,更是一个最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季节。而喊冤,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个季节的流行关键词。

喊冤,常常并不是意味着相关企业确有冤屈,恰恰相反是涉嫌违规违法企业在为逃避法律惩罚寻找借口。因为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喊过冤,就会离不了了之不远了。

然而,如此“危机公关”法是合理且正常的吗?是真相的交待吗?是法律正义的伸张吗?是对市场公平和消费者负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们忙不迭地进行工作,只是为了转移视线、设置议题,以便逃避责任、逃脱惩罚。

有道是,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难免面对各种诱惑,犯下一些错误。有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有纠错纠偏机制。尤其是相 关涉事企业要有痛改前非的措施和决心。比如产品涉毒吧,即便国外一些大型企业也在所难免,但是人家的企业如何挽回声誉,我们可见过不少,除了常见的道歉、 召回、赔偿之外,更是不乏相关企业负责人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引咎辞职乃至下跪道歉或自杀谢罪的情形发生。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起码的负疚感,对消费者起 码的责任感,对法律起码的敬畏感,应该不算是一种奢侈品吧。

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危机公关套路不是反求诸己,而是专注于向监管部门请托、跟媒体说情、到网站删帖等,甚至干脆抵死不认大肆喊冤叫屈,以期混 淆视听,逃避责任。我这样归类并不是冤枉相关企业,除了前述新闻中的16家铬超标企业无一道歉外,同日的新闻亦可信手拣来一例。针对媒体曝光“全聚德鸭油被转卖地沟油,小贩用来炸薄脆”一事,最近全聚德集团又是第一时间来了个喊冤式回应:小贩没道德,我们也被骗。

危机公关为什么也会中外有别,而我们的企业又更喜爱喊冤呢?我看除了相关企业责任伦理匮乏外,显然与总体上缺乏严格的监管和严肃的法制环境有关。有关部门千万别被喊冤叫屈的企业所误导,因为越是企业不自觉,就越是有赖于严格追究责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471.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 huanq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