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一日捐”公益募捐活动开展的5年,是全社会释放爱心的5年,是凝聚人道力量助推社会救助事业的5年。
2007年6月的一天,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大早就接到一位老人打来的电话,说自己想为需要救助的人们献上一份爱心。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省红十字会派出 工作人员上门接收。老人颤巍巍地掏出一个手绢包,将准备好的500元钱交给工作人员。当问及老人的姓名时,他却说:“我今年80岁了,以前做什么工作,叫 什么名字并不重要,能在晚年为社会、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就知足了。”
太原小店区一对60多岁的夫妇到红十字会捐赠了5000元钱。当被问及姓名和对这些钱的用途有何要求时,夫妇俩爽快地说:“不用啦,把钱交给红十字会我们放心,相信你们会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退休职工于粉莲向红十字会捐款2000元。“我的身体不是很好,每天都离不开药,我能体会到病人的痛苦,尤其是那些贫困山区的患病儿童。我知道这点钱起不了多大作用,可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社会也就更和谐了……”
2011年3月的一天,3位白发老人相互搀扶着来到山西省红十字会,将捡废品积攒的1000多元善款捐给省红十字会。“我们虽然老了,可还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其中一位老人说。
5年来,在每年的5月8日,全省各地都会以开展“博爱一日捐”募捐活动来庆祝“世界红十字纪念日”。在省城太原,服装城的商户和出租车司机在募捐箱前排起长龙,在洪洞县的公交车上,则悬挂着“博爱一日捐,和谐兴洪洞”字样的宣传条幅……
“博爱一日捐”同样也激发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山西焦煤集团和太原铁路局分别捐资100多万元,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每年向“博爱一日捐”公益募捐项目捐资50万元并设立专项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基金……还有许许多多爱心企业纷纷加入到募捐行列中。
救助:使弱势群众走出困境
对于袁振全一家来说,2009年11月18日是个好日子。在省红十字会的救助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岁女儿袁美琪被推进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室,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治疗。“感谢所有伸出援手的人,是你们救了我的娃娃,救了我们全家。”袁振全流着泪说。
2010年春节前,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三级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榆社县云竹镇高庄村,看望慰问了省红十字会“红十字博爱救心工程”公益项目救助 对象——先天性心脏病贫困患儿赵一丹。3个月前,在省红十字会开展的“红十字博爱救心工程”公益救助项目的帮助下,9岁女孩赵一丹先天性心脏病放射介入封 堵术顺利完成,这位命运多舛的小女孩终于结束了梦魇般的患病生活,摆脱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困扰,和健康孩子一样享受着快乐童年。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丹接受的 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先天性心脏病放射介入封堵术,手术成本大大降低,减轻了家庭负担,也避免留下手术疤痕。
“天下的幸福都一样,而不幸却各不相同。”部分城乡收入较低的贫困家庭中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因难以支付较高的医疗手术费用,只得采取保守治疗或举债治 病,有的甚至还徘徊在医院的大门之外,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和现实,省红十字会自2007年始,利用 “博爱一日捐”公益募捐资金开展的“红十字博爱救心工程”公益救助项目,通过为14岁以下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一次性手术补助费的方式,向他们提供救 助,帮助其摆脱病痛,恢复健康,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快乐地成长。
5年多来,省红十字会为“红十字博爱救心工程”公益救助项目投入“博爱一日捐”公益资金累计500余万元,已使全省500余名患儿恢复了健康。
效益:三次分配给力社会建设
自2007年我省开展“博爱一日捐”募捐活动以来,全省社会各界共捐助善款5000余万元。参与捐款的有党政机关、爱心企业、老人和孩子、下岗职工等等。 令人感动的是,许多捐赠者都不愿留下自己的名字,而代之以“一个希望可以帮助别人的人”“我帮帮你吧”“爱心女士”等。省红十字会用此项善款救助白血病患 儿627名,2800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通过复明手术重见光明,700余名贫困唇腭裂患儿恢复笑容,500余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救治而恢复健康, 培训乡村医生1700余人,资助了4900余名贫困高中生和大学生重返校园,向328名省直单位因病致困职工家庭提供了医疗救助,向南方遭受洪灾的地区提 供了价值32万元的救援物资。在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开展的“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中,向全省各市、县遭受自然灾害、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的城乡特困家庭提供 的慰问物资及资金,均来源于“博爱一日捐”,受益人数达93万余人。颗颗爱心温暖了受助者的心田。
5年来,红十字“博爱一日捐”募捐活动救助的各类弱势群体受益者已达几百万人次。这一工作成绩充分表明,红十字会已成为党委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得力助手,在救灾、救助、救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红十字会是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特别是大力推动的红十字募捐与人道救助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公民意识、道德教育载体,通过实践培养公民包括青少年的奉献精神和博爱情怀,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效果明显。
红十字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动员社会资源救助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