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公关 » 公关资讯 » 公益活动 » 正文----2138

用轻松的方式传播公益理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08  浏览次数:362
核心提示: 深圳首届公益金百万行活动启动一周以来,这一创新之举不但吸引了不少市民、学生的亲身参与,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深圳大
        深圳首届“公益金百万行”活动启动一周以来,这一创新之举不但吸引了不少市民、学生的亲身参与,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深圳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晓凤看来,这一活动面向的是城市里的每一个个体,对于城市关爱氛围的形成、市民公民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晓凤长期关注深圳的关爱行动,对于在“募师支教”、“爱心小书桌”、“妈妈食堂”等项目后,关爱行动联合深圳特区报新推出的“公益金百万行”活动,她 认为,这项活动重要的特点就是高度的参与性。许多市民可能由于时间、精力的原因,不能够亲身到贫困山区中开展公益行动,但是像“公益金百万行”,以健康行 走的方式来募捐,是人人都能够轻松参与的。

今年“公益金百万行”活动的主题是“快乐公益,与爱同行”,营造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公益氛 围。李晓凤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公益形式:“很多人在做慈善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到投入、产出,"公益金百万行"活动设置的是一个很低的参与门槛,每个 人都不用花费太多就可以参与其中。”

“其实在海外,很多公益活动都是用很轻松、很随意的方式来进行的。”李晓凤告诉记者,无论是欧美 等地,还是仅一河之隔的香港,其公益行动都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找到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式来开展慈善。例如最早在香港发起的“公益金百 万行”,或者登山等其他运动方式,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募捐手段。拥有充满创意的形式和轻松的心态,是海外慈善公益行动充满感染力的重要原因。她举例道,例 如一个地区缺电,公益组织要在其他城市里宣传节电省电,就会举办一个小而温馨的烛光晚会,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借此教育孩子们树立节电的意识。

李晓凤介绍,在发展公益事业上,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起点有所不同。由于有宗教的背景,国外的民间组织发展得非常早,英国19世纪末就出现了伦敦慈善组织会 社等机构,民间组织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已经非常成熟;中国则长期依赖政府分配福利资源,民间组织的力量十分薄弱。不断推出创举、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深圳关爱 行动,正是在政府与民间架起一座合作的桥梁。

在深圳,政府、关爱办、媒体、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主体,李 晓凤认为,“公益金百万行”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推动每个人的参与,让每个人都能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放松,而这种个体的参与,是培养公民 意识一个最好的平台:“关爱行动的不断助力,在培养民间公益意识和力量的同时,也将改变我国社会福利管理的"强国家弱社会"格局,努力建构"强政府强社 会"的局面,这将是我国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一个可贵的示范。”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
 
最新新闻
 
 
快捷导航
找婚庆 婚纱摄影 庆演设备 庆典公司 演艺人员 快速发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