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辽宁歌舞团将去锦州市黑山县演出综艺晚会,这是该团参加“高雅艺术惠民季”活动的第21场演出。此前,辽宁歌舞团在辽宁大剧院连续公益演出四场《女儿风流》,博得观众的好评。
10年前,《女儿风流》在沈城首演成功,10年后,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在“高雅艺术惠民季”中欣赏到高雅艺术,《女儿风流》进行了复排。
辽宁歌舞团成立于1956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的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音舞团。建团以来,先后有30多部作品、20多位艺术家荣获国内外各种奖项。主要剧(节)目有:大型民族舞剧《王贵与李香香》,大型满族神话舞剧《珍珠湖》和《白鹿额娘》,大型现代舞剧《极地回声》,大型民族舞剧《关东那座山》等。随着女子十二乐坊在全国掀起一阵女子新民乐风潮,辽宁歌舞团于2003年开始策划创作了全新民乐晚会——《女儿风流》。
《女儿风流》由序曲、花之娇、花之勤、花之情、花之颂、终曲六个单元组成。 20余首中国传统经典曲目悦耳动听,经过辽宁歌舞团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令人赏心悦目。根据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改编的琵琶与舞蹈 《彝舞婷婷》、根据古筝曲《出水莲》改编的筝与舞蹈《纤纤出水莲》、根据琵琶古曲《阳春白雪》改编的竹笛与舞蹈《灼灼阳春梦》,别具一格,受到观众的喜爱。《女儿风流》开创了“器乐演奏舞蹈化”的先河,在国内一炮打响后,曾在日本演出93场。
10年后的《女儿风流》,在华美的灯光下,舞台上出现更多新面孔。此次复排《女儿风流》,60%的演员都已经更换,却只用一个月就完成复排。为了惠民演出的档期和质量,42位演员三班倒地排练,分成多个排练场地,节假日也不休息。这股干劲来自于大家都有的《女儿风流》情结,她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经典重现。
复排后的《女儿风流》仍以民族器乐为主要表现载体,在音乐、舞蹈、杂技、舞美、服饰表演等方面进行了深加工,使其在保持民族性、经典性、传统性的基础上,注入更多时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如今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女儿风流》是多种艺术形式与高科技元素的完美结合体,整场演出时尚新颖、形式多样、充满活力,令人耳目一新。
现场演出,无论是竹笛演奏中演奏者瞬间升空,还是“梁祝”段落中女演员化身蝴蝶“飞舞”,抑或变脸表演搭配京胡出现,观众席上都会爆发掌声。《女儿风流》的老观众李先生表示:“10年前看《女儿风流》,我感觉很精彩;10年后再看,精彩不减当年。 ”
辽宁歌舞团公益演出还将演出20多场。团长罗怡春表示,辽宁歌舞团还将为少年儿童、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量身打造精彩的文艺节目,使广大群众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