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林奕华踏出了改编四大名著的第一步,林版的新《水浒传》、新《西游记》都大受欢迎。今年,林奕华终于决定将新《三国》也搬上舞台,由13位女演员饰演13位历史上的三国英雄,并于8月9日、10日在广州大剧院连演两天。日前,林奕华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谈到这部没有明星撑场的话剧,他直言有些压力,希望观众们能走进剧场一同探索三国的神秘世界。
剧透:借名段子“喻今” 希望观众从中看到自己
广州日报:我们很好奇,话剧里13位女生的故事如何与三国相联系?
林奕华: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人都演一段。话剧中,我们尽量挑选着“三顾茅庐”、“借东风”这样经典段子,老师演一段原著,学生也演一段现代版故事,然后每一个主线人物都有一个独白。因此这是一个三部曲结构的作品——原著、现代版、独白。
广州日报:为什么会设计出这样的三部曲?
林奕华:经典的故事之所以能被大家传颂,那是因为即使在不同时代,人们还是能从故事里看到自己、认识自己。这次我们是把那些能够跟现代产生反差的地方作为主题,三国时英雄们各为其主,但其实也有互相欣赏,但是今天的人们在一起做事都有很多斗争。所以,我让剧中的老师演原著,学生诠释现代版,通过这个反差让观众们看到,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转变以至于让我们现在不开心。
质问:成功的代价太大 标准却男女各异
广州日报: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没有真心朋友,这在你的新戏里会有体现吗?
林奕华:有,但是它这个探讨并不是演一段戏说一个人约不到朋友吃饭,它将贯穿全剧。我们要探讨的是,什么是朋友?现在的人说,你要支持我,才是我的朋友,但有时我们会觉得对方跟你对立,但有让你欣赏的素质与性格,你在心里还会尊重他。“朋友”的定义应该有一种浪漫的色彩,但现在的人比较实际,朋友变得泛滥廉价,我们缺少思考,比如说需要付出哪些情感和怎样为对方思考。
广州日报:但这部剧的主题好像是“成功”?
林奕华:如果成功是一条火车轨,朋友就是车站。因为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存在着竞争和比较。有时候,朋友就很容易被拿来验证。所以从主线“什么是成功”下,我们就能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种朋友之情已不在。
广州日报: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成功”吗?
林奕华: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探讨的是现代人为成功而付出的代价太大,人性越来越淡薄。大部分人成功的标准就是成为焦点,可为什么要别人看到他呢?这个问题好玩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绝对的答案,从男性和女性的角度去看也会不同。
感悟:年轻人既不应被辜负 也不应该辜负自己
广州日报:这部剧情还有不少关于成长的“痛”,如何表现出来?
林奕华:我们只是告诉观众有这样一群焦虑的人,他们在读《三国演义》中,找到对号入座的地方,并且尝试用现在的价值观压倒原著的一些价值观。什么是痛?我想就是你在台下看到自己,一方面你很认同他,但觉得不是他,你会心头一动,觉得应该有点改变。
广州日报:你特别关心年轻人?
林奕华:与成长有关的问题是我的死穴。我觉得年轻人既不应该被家庭社会所辜负,也不应该辜负自己。我觉得社会、家庭抹杀了许多年轻人对自己的想象,最后发现,追求梦想就是用消费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广州日报:以你的年纪如何去理解年轻人的痛?
林奕华:我一直跟20多岁的人工作,看戏的观众都是些年轻人。而我觉得我自己还在成长当中,我有些心跳、有些疑惑,跟十七八岁的人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