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经典话剧《推销员之死》

   2016-02-17 54
核心提示:29年后,北京人艺在建院60周年之际,将《推销员之死》作为院庆首部重排剧目,于3月29日起与观众见面,变了模样的“推销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剧情介绍


  剧中的男主角推销员为一家公司卖力地干了35年以后,尽管公司很满意,远近口碑也好,但毕竟年老力衰,还是被人家无情地辞退了!任凭他再三恳求,仍无济于事。而他与妻子寄予希望、苦苦拉扯大的两个儿子,偏偏又不争气,除了爱玩,成天耽于“发大财”的幻想与空谈。生活日益拮据,分期付款的债务再也还不清,最后发现:他的两个宝贝儿子并没有像母亲所希望的那样爱戴他。一家人谁的好梦都没有做成!在绝望中他变得神思恍惚,不时与已故哥哥的亡灵对话。最终想到的唯一出路是死后能拿回两万块钱的人身保险金。一天他开车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推销员之死》在中国的第一场演出是在1983年5月7日,由北京人艺邀请阿瑟·米勒亲临指导的,在北京剧场首演,第一轮演出持续到8月18日,共演出50多场,并出现了场场爆满的演出盛况,影响巨大。由于是英若诚的翻译和主演,以及朱琳、朱旭的联袂演出,《推销员之死》也成为北京人艺里程碑式的作品。

  29年后,北京人艺在建院60周年之际,将《推销员之死》作为院庆首部重排剧目,于3月29日起与观众见面,变了模样的“推销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艺术的精髓是思想,思想的精髓是灵魂。《推销员之死》之所以一问世就引起巨大的反响,因为它触到了人们灵魂中的一个痛处:梦想――追求――失败。尤其是对于普通人,这几乎是一个公式。话剧中的推销员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小人物,他的梦想,他的追求和失败具有普遍性,在竞争激烈、强调效率、追求利润的现代工业社会里个人是无法抵御的,因而容易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该剧采用了表现主义与意识交流相结合,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设置了两条平行的情节线,交替进行。将推销员的家庭生活以及与公司、朋友间的活动等外部情节作为主线;而他的内心活动,他想象的或回忆的内容,他与他已故哥哥的对话等构成副线。两条情节线在自由的时空中交替运行,生活容量很大,而且生动有趣,人物性格的阴面、阳面都能见到。

  这次北京人艺在其建院60周年的时候将《推销员之死》予以重排,既显示了北京人艺的战略眼光,也显示了北京人艺的雄厚实力。这次为本剧执导的是极具创新意识的实力派艺术家李六乙。1983年的《推销员之死》是一座里程碑,李六乙却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而宁肯自己另辟蹊径。他用全新的舞美,演艺出更符合原作完全取消时空界限的特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413907.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