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消息:问题:在灾后农房恢复重建中,如何加强农房质量安全监管?
答:我市农房重建数为80771户,重建量大、点多、面广,为确保农房重建质量安全,针对我市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农房重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一是市住建局成立城乡住房督查小组,对全市农房重建进行督促检查和提供技术指导服务,针对农房重建中存在的擅自调整规划、质量安全隐患、农房施工质量通病等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落实。二是各县(区)积极开展农房重建质量监管工作,充分发挥挖掘自身技术力量和对口援建市技术优势,组织和抽调本地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和对口援建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成立农房质量安全技术服务巡查小组,分片逐户对农房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抗震设防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三是通过市场化机制,由政府出资购买专业服务,委托专业监理机构对农房施工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充分发挥了专业化的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技术、人员优势,如雨城区、芦山县等。
问题:雅安市在灾后农房恢复重建中,为确保重建农房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国务院《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对重建的农村居民住房要实行强制性抗震设防标准,启动灾后重建以来,为全面提升我市灾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工程抗震设防能力,确保房屋质量安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强化施工人员培训,提升管理队伍建设。为提升灾后重建设地区乡镇干部、村组建设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农村建筑工匠技术水平,我市在6县2区开展了广泛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教师授课和现场实践方式共培训了925名乡镇、村组干部和5200余名农村建筑工匠,使受训学员快速有效了解掌握了农房施工程序和施工重点。
2.制定农房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文件。结合我市实际迅速制定了《加强灾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灾后农房重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四川芦山地震灾后农村住房自主重建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后农村住房自主重建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后城乡住房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对农房的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抗震设防要求、质量安全监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农房重建的关键环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3.及时编印制作农房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图集、施工图纸和《农房科学重建要领》宣传片。针对自主重建农房进行统规统设,为全面提升我市灾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工程抗震能力,确保灾后农房恢复重建房屋质量,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下,累计向各县(区)下发4000多本《芦山强烈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设计方案图集》和1200多套《芦山强烈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施工图图集》,为重建农户提供了50余种户型参考。同时,把农房重建中需重点把握的地基基础、构造柱、圈梁、现浇楼板等抗震设防环节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制作成宣传片,在市、县电视台滚动播放,使普通群众通过观看直观了解农房重建基本知识。
4.制定自主重建农房竣工验收具体办法。为把好农房抗震设防和施工质量最后一道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按照《四川芦山地震灾后农村住房自主重建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我市各县(区)都结合自身实际从验收主体、验收程序、验收内容、验收方式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验收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对不合格的农房,乡镇人民政府要会同县(区)相关部门、施工单位(或建筑工匠)共同提出整改方案,并按照方案整改后方能交付使用。
今后,我们还将定期开展农房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对农房的施工队伍管理、抗震设防、施工质量安全、竣工验收情况等情况进行动态式、拉网式检查,确保农房重建科学有序推进。
问题:如何做好灾区汛期省道210线的路面抢通保通工作?
答: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交通运输系统成立了省道210线路面抢通保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抢通保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市公路管理局成立应急抢险保通大队,并安排雅安路桥总公司负责宝兴县城至蜂桶寨段的抢通保通工作。
(二)科学布点设防,做到随垮随抢
一是科学划分重点保通路段。根据灾害点的类型、大小、分布区域,将全段分为蜂桶寨至宝兴关言山(K264—K291),宝兴关言山至宝兴与芦山交界处(K291—K313),宝兴与芦山交界处至芦山县城(K313—K329)3个保通段。二是合理布局保通设备。根据停放点的安全性和可停放面积,设备停放点选择在新华村(K270)、关言山(K291)、灵关镇(K306)、铜头村(K320)等4个停放点,共布置380挖掘机2台, 320挖掘机2台,60挖掘机3台,50装载机5台,60装载机2台,70装载机1台。安排60名保通人员蹲守保通现场,出现险情随时抢通;及时修补路面坑槽、疏通边沟及涵洞、清扫路面。及时修复破损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和路侧护栏。
(三)加强路面巡查
落实路政巡查保通人员16人,常驻宝兴灵关交通抢险指挥部,负责路面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路障,随时处治和协调抢险保通工作。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告之交警部门实施交通管制,并疏散群众、指挥车辆停放、通知抢险队伍赶赴现场。
(四)加强部门联动
建立交通、气象、国土、交警、地方政府联动机制,畅通信息渠道,按照部门工作职责,协同作战,共同为灾区提供一条安全通道。
市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紧紧围绕“保通保运”的工作目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保障了灾区省道210线的路面畅通。
问题:请问全市有多少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答:积极开展隐患拉网式排查工作
2014年汛前、汛期,全市依托专业地勘队伍先后2次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拉网式排查,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2752处,落实专职监测员3027人。在此基础上,核查原有地质灾害隐患,对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定了危险区域,设立了警示标牌,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专职监测人员,编制防灾预案,选定避险路线、避险场所,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 65000余份;做到隐患排查一处,防灾措施落实一处。发布了《雅安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防灾工作思路、确定了重点防灾区域,为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针对隐患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
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村、社、专职监测员6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明确了各级防灾工作职责。并积极组织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截止目前,全市已组织培训699场,参与人数达到9万余人,累积发放宣传资料67686份;组织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1450次,参加人数达到81615人。同时,建立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短波平台,基本实现隐患监测点短波全覆盖,监测预警对讲机2592台。
问题:地质灾害规划项目实施情况?
答:(1)全力推进规划项目实施
全市“4.20”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实施项目76个(打捆)。截止6月30日,已累计开工项目76个,开工率100%;完工项目46个,完工率60.5%。其中: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已全面完成;避让搬迁3330户已完成实施搬迁;235处治理工程项目已全面竣工;387处排危除险工程已全面完成;107处原损毁维护加固工程已完成;规划的10个小流域、重点场镇项目已全部开工,单点治理工程按计划全力有序推进,力争年底全面完成。
(2)强化地质灾害应急值守
自“4.20”芦山强烈地震以来,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始终坚持地质灾害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坚持做到“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主动避让”,逐步完善了预警预报会商、联席机制,成立了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省国土资源厅选调干部、选派技术骨干36人,服务支持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依托省属的地矿、冶金、煤田、核工业等四大局确定了11支专业地勘队伍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驻守督导工作,联合组建了市、县(区)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突击队,为汛期防灾工作做好了专业技术支撑与保障,服务灾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