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襄阳市举行城市品牌口号新闻发布会

   2014-07-03 291
核心提示:7月2日上午,襄阳市城市品牌口号新闻发布会在襄阳广电中心召开,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东仿主持,中新社、经济日报、凤凰网、湖北日报、楚天快报、荆楚网、大楚网、襄阳日报、襄阳广播电视台、汉江传媒网等多家媒体及各县市旅游局负责人参加。

欢庆网消息:7月2日上午,襄阳市城市品牌口号新闻发布会在襄阳广电中心召开,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东仿主持,中新社、经济日报、凤凰网、湖北日报、楚天快报、荆楚网、大楚网、襄阳日报、襄阳广播电视台、汉江传媒网等多家媒体及各县市旅游局负责人参加。

   会上,襄阳市旅游局局长陶德慧就襄阳新的旅游品牌口号作了介绍。她说,为提升襄阳旅游发展水平,确立襄阳旅游在市场上的地位,塑造卓尔不群、新颖独特的品牌形象十分关键。遵循领导、专家的意见,决定将襄阳城市品牌口号“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作为襄阳新的旅游品牌口号并加以推广应用。所谓“千古帝乡·智慧襄阳”,是指以汉光武帝刘秀为代表的帝王故里文化和以一代智圣诸葛亮为代表的智慧文化为经度,以襄阳28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纬度,将襄阳最具特色、最富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元素巧妙结合,构织成襄阳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符号,以体现强大的文化张力和思想张力,打造旅游的“襄阳印象”。之所以选择“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作为襄阳新的旅游品牌口号,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从历史上看,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邓国文化,为襄阳的历史文化源头。春秋时,楚国十王十四主均出自襄阳,而数以百计出自楚王室与王室封君的中华姓氏同襄阳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汉末年更始帝刘玄、光武帝刘秀两位皇帝都生于襄阳。此外,经过襄阳滋养而龙兴于襄阳的外地皇帝还有:蜀汉昭烈帝刘备、孝武帝刘骏、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宣帝萧詧等五位。

 从地理位置上看,襄阳城南群山绵延,远接昆仑,城北汉水萦绕,生生不息。城南城北山环水绕出一幅绝美阴阳图,襄阳城便是这图中的鱼眼,自古乃龙蟠虎踞之地,帝王迭兴之都。

 无论是襄阳本地的皇帝还是龙兴于襄阳的外地皇帝,都离不开襄阳这片土地的滋养。从一定意义上说,襄阳是名符其实的“千古帝乡”。从帝乡文化看,长江以南,能够与襄阳比肩的同类城市十分罕见。将“千古帝乡”元素纳入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十分有利于提升襄阳文化坐标。

智慧城育智慧人,智慧人建智慧城。自古以来,襄阳便备受智慧的润泽。古城墙刻录着智慧的烙印,汉江流淌着智慧的音符,古隆中供奉着智慧的神灵,米公祠陈列着智慧的篇章,白水寺诞生了智慧的帝王。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隆中对策、马跃檀溪、手不释卷、乐此不疲……这些与襄阳有关的的历史典故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智慧襄阳”不仅彰显了襄阳的人文属性,还深刻表达了“一城两文化”的本质内涵。襄阳即是智慧的象征,智慧即是襄阳的魅力和气质。“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代表了襄阳几千年的文化精要,最能体现襄阳的个性与魅力,因此,将它作为襄阳新的城市品牌口号。

       陶德慧在发言中说,旅游品牌的形成,决非朝夕之功。为此,作为旅游部门来讲,将举全力持久地进行培育、宣传和炒作。下一步,该局将着重围绕“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品牌主题,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顶层构建品牌体系,秉承“多种渠道,一种声音”的指导思想,立体传播,广泛渗透,增强襄阳品牌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具体措施为:请专业设计团队设计襄阳品牌形象。设计标志符号,规范文字字体、色彩,出台标准的VIS(视觉识别系统),广泛应用于市场宣传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公共事务系统等;组织包括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围绕“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进行整合宣传,把襄阳新的品牌形象、品牌内涵通过各种媒体报道,真正“让世界了解襄阳、让襄阳走向世界”;对过去各类媒体的宣传主题“全面换装”。对过去在电视、电台上播放的广告片、宣传片,在户外、网络、报纸、杂志上的宣传主题,在促销上所用的画册、折页等系列宣传用品统一更换新的内容;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围绕“帝乡”元素和“智慧”元素设计开发系列旅游商品,完善功能支撑,促进产业配套;推出精华线路产品。线路产品设计走对内整合,对外联合之路。对内重点推出白水寺、习家祠、鹿门寺、尧治河等串联的帝王故里之旅,古隆中、黄家湾、水镜庄等串联的三国文化之旅,汉江、鱼梁洲、襄阳古城等串联的情韵汉江之旅等;对外联合武当山、神农架推出“访贤人、寻野人、拜仙人—襄阳三人行”线路产品;完善城市旅游的九大标配。拍摄城市旅游宣传片、微电影、城市旅游MV策划设计城市旅游官网、情景故事摄影图册、城市无障碍旅游攻略、城市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手册、城市礼物手册、标准导游词手册;构建城市旅游新媒体平台。构建微博、微信、微店以及APP手机终端等新媒体平台,迎合大数据时代,全面展示襄阳新品牌形象,发布襄阳旅游资讯信息等。

新闻发布后,旅游局与会负责人还参会记者进行了互动。当有记者问及襄阳以“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为城市品牌传播口号的缘由时,副局长席安波称:将城市品牌口号更新为“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襄阳旅游品牌形象由资源导向性传播阶段进入价值导向性传播阶段。旅游已经不仅是源于游客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热切向往,更源于游客的心理活动,人们选择旅游,已不同于古代文人雅士的游山玩水,也不同于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学考察,而是探寻一种身心放松、与众不同的慢调生活方式和个性价值体验。回顾襄阳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开发,旅游文化得到有效挖掘、城市知名度实现快速提升。然而,观光旅游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推动襄阳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等综合性旅游业态转型是旅游业“二次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襄阳旅游实际分析,“天下隆中对、传奇襄阳城”是襄阳旅游品牌在产品传播阶段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进入到当下的价值传播阶段,襄阳旅游品牌传播语需要更具文化张力和思想张力,更能引领时代价值,原有的品牌传播语需要与时俱进。

 第二,以刘秀为代表的“帝乡”文化具备唯一性,更具文化张力。中国十大明君之一,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在襄阳境内举兵一统天下,创立东汉王朝。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帝王,毛泽东评价刘秀是“中国最会用人、最会打仗、最有学问、学历最高、最早土改的皇帝”,南怀瑾曾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襄阳作为汉光武帝刘秀无可争议的“家乡”,打“帝乡”牌,不仅具备文化唯一性,更能使襄阳的城市文化进一步得以凸显。从文化张力上讲,我市知名学者、史学专家说道:“襄阳乃龙蟠虎踞之地,帝王迭兴之都。从西周初年楚王在襄阳开疆扩土,楚国十王十四主均出自襄阳,到西汉末年汉光武帝刘秀从襄阳起兵建立东汉王朝等等,厚重的人文历史赋予了襄阳厚重的帝王文化。”反映到文化旅游资源上讲,白水寺承载了襄阳人民千年以来对汉光武帝刘秀的敬仰与怀念;鹿门山流传着刘秀与一代名臣习郁的传奇故事;“天下习姓,望出襄阳”,作为现今保存最完好的私家园林之一的“习家池”,更是中国郊野园林的鼻祖,是诗词文化、园林文化、书画文化、宗教文化、酒文化的汇聚地、接合体。还有古城墙、襄阳王府、承恩寺等无不烙印着“帝乡”文化的气息。金庸曾这样评价襄阳:“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道尽了襄阳虽无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帝都繁华,确多了一份清新多彩、平易近人的独特“帝乡”气质。

 第三,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智慧文化具备统领性,更具思想张力。一代名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曾在襄阳古隆中隐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尽瘁国事,忠心辅政”,“任人唯贤,清正廉明”,“坚韧一心,竭尽人谋”等等对诸葛亮人格、节操、风范的评价,无不彰显诸葛亮的“人生智慧”。可以说,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智慧文化,不仅是对襄阳“半部三国在襄阳”、“三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故事源头”等三国文化最核心的提炼,更能统领和串联当代襄阳“一城两文化”的文化旅游格局。自古以来,襄阳城便备受智慧的润泽。古城刻录着智慧的烙印,汉江边流淌着智慧的音符,古隆中供奉着智慧的先贤,米公祠陈列着智慧的篇章,白水寺诞生了智慧的帝王。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隆中对策、马跃檀溪、手不释卷、乐此不疲等等这些与襄阳有关的历史典故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智慧襄阳”不仅彰显了襄阳的人文属性,还深刻表达了“一城两文化”的本质内涵。智慧文化是襄阳古城、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的交集处和融汇点。从一定意义上讲,襄阳古城、三国文化、汉水文化也因智慧文化而融为一体。襄阳古城的建城史、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智慧史。三国文化的核心人物之一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汉水文化同样蕴含着汉族智慧、河流智慧、生态智慧等丰富内涵。山水古城缔造“智慧襄阳”,“智慧襄阳”丰富山水古城。襄阳即智慧的襄阳,智慧就是襄阳的城市名片,一座城的文化旅游,因智慧而更显思想张力。

 最后,刘东仿要求各新闻媒体高度重视对“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这个城市口号的宣传,要让出显要位置和版面进行策划报道,要做到短时间内让全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此推动襄阳“一城两文化”的文化旅游新格局尽早形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526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