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天津结婚风俗

   2015-07-06 互联网网友64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首先,是在天津市内延续着和全国其他地方都有差异的一项婚礼风俗即必须午时后(中午12点以后)迎亲的人才能出发去接新娘且最晚必须在太阳落下前将新娘娶进门没(MO)了太阳才进门的暗意为二婚,好像在其他地方却都是必须在上午迎新娘进门的这一习俗曾经被外地人称之为天津一大怪具体什么原因这个到还真无从考证。
  
  还有就是新郎新娘在大婚前一天开始就不可以再见面了直到典礼前新郎将新娘迎下花车,老人都说这之前见面会被认为不吉利哦不过现在这种迷信基本么有喽~~
  
  新婚前一晚新郎家里一般会找来新郎的朋友或亲戚中的男孩子们(据说好像必须是处男的吧)到新房里住一晚老例儿讲究叫“童男压床”新人卧室的床上四角再放四个苹果图个吉利平安这个习俗有的人家还保留噢。
  
  呵呵(我家哥哥上个月美其名曰帮哥们儿朋友忙在人家结婚前一晚去新房住呢汗~~说是去压床其实一群大老爷们跟打狼一样都去了结果打了半宿牌后半宿都睡的东倒西歪的我晕~~)
  
  再来说新娘家
  
  自己家的姑娘马上就要到人家作媳妇了,新娘的母亲在大喜日子前一晚要给新娘梳头即“上头”并用两根细棉线叠着自下往上给新娘开脸,还要准备4,6,8个双数倍数煮熟的红皮鸡蛋放进新娘随身的包里。(煮鸡蛋的习俗现在有的人家还是有的但是开脸和上头就很少见了哦)
  
  新婚当天早上新郎家大门前要张贴大红烫金的双喜字两对新娘家门前同样,只是双喜变成了单喜字同样向大家宣告喜讯。
  
  大喜之日喜面是两家必定要准备的,用来招待四面八方赶过来贺喜的亲朋一般的家里早分配好主厨打下手的各个角色从早上开始就要为中午这顿精致美味。
  
  也有的人家会提前很久到外边饭店预订婚礼当天的这顿喜面。这配料丰富的打卤面条第一炉面条出锅还要分送给邻居朋友家里以分享喜气图吉利(哎说实话也许我本人天生对吃的东西要求并不高但是我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恐怕就是参加婚礼时中午吃到的一碗喜面了吧材料全味道好寓意喜庆吉祥呵呵)
  
  吃饱饱的该接新娘喽
  
  新郎家里负责接亲的一般是新人的女性的长辈带着一众女性的同辈人数没有太具体的安排一般为单数3.5.7.等等加上娶进门的新娘一起接回来的人数正好为双数意味“去单回双”接亲的准备好红色的包袱皮内要包新娘的嫁衣婚鞋准备好的头花双喜字花红色的龙凤花等这些是要新娘要穿戴的。
  
  还有苹果四枚准备好到娘家接亲的同时还要用包袱里的两个苹果换娘家的两个苹果带回婆家准备妥当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就出发了~
  
  ·贴喜字
  
  男方是囍,女方是喜。分别要贴在楼道口、自家门口和酒店门口。小喜字贴在小家的电器、家具等物品上,没有特别规定,就是喜气。
  
  ·戴喜字
  
  男方和女方的女性亲属朋友都要头戴喜字,男方家是囍,女方家是喜。
  
  ·吃喜面
  
  结婚当天中午,男方女方家都要吃喜面。
  
  ·接亲队
  
  来单走双。就是说,来接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走的时候加上新娘就是双数。
  
  一般接亲的人可以是新郎那边的姐姐、朋友或小辈儿女性,新郞也可以亲自来接。
  
  ·吃喜糖
  
  新娘出门的时候,妈妈要剥一颗糖给新娘吃,新娘要说:“妈,我走了~”……最好不哭,结婚是件开心的事儿哈,而且弄坏了妆好麻烦的~平时孝顺点儿就行了!
  
  ·送亲队
  
  姑不接姨不送是首先要知道滴,就是你的姑姑和姨辈儿的长辈绝对不能送。新娘的父母也不要跟车队一起走,要最后再走。
  
  跟着婚车一起的是:新娘子+新郞(可选)+伴娘+接亲+跟妆(可选)+新娘家的送亲队(哥哥姐姐等同辈或侄子侄女等小辈可以)。
  
  ·婚车
  
  婚车必须是双数,吉利。
  
  ·路线
  
  接新娘前和去酒店前走的路线不能一样,要走不一样的路,这叫不走“回头路”。
  
  ·开门
  
  如果新娘先去婆家再去酒店,那么,婆婆家门要关着,新娘子在外面叫一声音:妈,开门!婆婆从里面答应,然后开门迎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46557.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