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彩”,就是男家请媒人向女家说明缔结婚姻的请求。是中国传统礼俗程序中的一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提亲”、“说媒”。古时中国盛行包办婚姻,青年男女没有自主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就是他们的惟一选择。后世通行的婚聘条件,是人们常听说的“门当户对”。门当户对除了家族社会地位以外,还有经济条件、家族世系、职业等等,结婚当事人本身的条件也给予考虑。
尽管是婚聘的第一个步骤,纳彩也是要携带礼品的。古代用雁,所以这个仪式也称作“奠雁”。纳彩用雁,有一定
的讲究:“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雁是候鸟,冬天飞往南方,夏季则生活在北方,来去有时。纳彩用雁,实际上就等于告诉女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应该像雁那样适时选择其所在。
后世纳彩的礼物大大地丰富了,有时多达50多种。比如汉代的纳彩礼物就有合观、鸳鸯、九子蒲(或墨)、双石、五色丝、长命缕、蒲带、棉絮、卷柏、嘉禾、阿胶、干漆、鱼、鹿等。这些礼物都有先锋赞文,提及这些礼品的象征意义。
民俗中将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品分为四类:
第一类表示吉祥,像以羊代“祥”,以鹿代“禄”;
第二类是夫妻好合的祝吉物,如胶漆的合谐,凤凰的合俪,鸳鸯的和鸣;
第三类象征以男性为主的夫妇关系,如以雁候阴阳喻妻从夫,以蒲苇喻妇女的柔顺,以附生于山顶、屈从成性的卷柏喻妇女的服从;
第四类是表示一般德性的,如舍利兽廉而谦,受福兽体恭心慈,乌鸦反哺、孝顺。
其后,由于战乱、动荡等因素礼物自然比较简单,如北齐有羊、雁、酒、黍、翟、稻、米、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