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培养宝宝想象力不要评判他们的画作

   2015-06-29 互联网网友45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在中国存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只有对跟错之分,比如画画,要画得像才能被父母称赞,画得不像还要被父母教训一通,其实培养孩子不仅要交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这样的话社会也不会说缺乏创新精神这么一说了。
  
  
  
  1、要认识到,许多儿童画是与其身心发育的年龄特征相吻合的。
  
  常听有家长训斥孩子:“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王老师说,所谓“像不像”是指将孩子的画与实物比较,以与实物形象相符合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从这种观点出发,家长自然而然地就要指责孩子画中的毛病了,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予以贬斥或嘲笑。其实,孩子们的有些即兴发挥,是童趣的真实流露,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在里面。一般来说,2到3岁是孩子的“涂鸦期”,3到4岁孩童的画是处于“抽象象征期”,4到7岁是“主观写实期”,只有到8岁以上才进入“客观写实期”。所以,要孩子的画与客观实物基本一致,这样的写实程度是要以达到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成熟度为前提的。
  
  2、一定要满腔热情地与孩子共享绘画的乐趣,使孩子感到他的画得到了成人的首肯和接纳。
  
  王老师说,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儿童画常常会让人忍俊不禁。比如,戴的帽子不是紧扣在脑袋上的,而是略略浮在半空;画的房屋始终是“透明”的,屋里的人与事,外人会一目了然;无论什么样的人物,反映到纸上则往往得五官大、四肢小;尤其是有不少孩子在画人物的手臂时,喜欢从齐腰处开始画,而不是从双肩画起,画中人会变得十分夸张。看到这样的画,家长不妨和孩子一同分享快乐,要善于引导他们尽可能地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去作画。
  
  3、表扬不要太空泛,应该言之有物。
  
  对孩子在绘画上的点滴长处和进步,家长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表现信心和主动绘画的积极性,千万不要因为家长不正确的评价态度,使儿童产生挫折感。例如,有位叫楠楠的小朋友,她的爸爸在为她布置儿童房时,有一面的墙壁就是用孩子平时的绘画作品来装饰的,每当家中来客人时,总要带大家参观一下这间“画室”,在大家的称赞声中,楠楠更自信了,还拿到了全市比赛的二等奖。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1186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