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婚姻最需要的是彼此照应,并不适合“两地分居”

   2015-06-29 互联网网友64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婚姻最需要的是彼此照应,并不适合“两地分居”。
  
  分开的最初日子确实很惬意,很自由,仿佛又回归到了单身一族——通宵打游戏,约好友唱歌跳舞,懒得回家就住好友家,双休日睡一整天都没人烦你,一个人想吃啥就吃啥,不必为一日三餐发愁。总之,很习惯,很享受!
  
  持续了两三个月后,我开始有些厌倦了,心里空落落的。一个人回家,一个人睡觉,原本不大的房子突然变的无限空旷起来。每到夜里就特别的孤单和害怕,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一部分东西,至于是什么,总也想不起来。
  
  “网络”的确能够解决我们沟通的需要,却无法解决我内心的孤单。再加上丈夫那边的新工作,很多时候忙的根本想不起我,一回到宿舍倒头便睡,答应网上见的,他也几乎都食言了。网上见不到,我就打电话,听他的声音,听他的安慰,跟他撒娇,诉说相思之情,经常不等我将千言万语一吐为快,他就匆匆一句“老婆,我忙死了,晚上上网陪你,听话。”不等我反应,说挂就挂。晚上?不靠谱的事。一来二去,经常的被他忽略,被他忽悠,被他无视,我再温柔也忍不住凶悍起来。本是传达情话的电话也逐渐变成了我个人的抱怨,两个人经常还没等说上几句就会莫名的吵起来。我也从一开始的能够理解他,再到越来越不理解他,最后变成根本不想理解他。这样的生活,把我们双方的情绪都逼近崩溃的边缘。
  
  “两地分居”的生活确实需要完全的“信任”,可是,真要这样实施起来并非两个字那样简单。特别是女人,本就生性多疑,敏感又多虑,被距离拉开的感情是增加了(思念),但内心的信任却越来越少了。没有发生的事,也能被想出点事来,女人这一不自觉的胡思乱想的毛病,也是将婚姻逼向离散的原因之一。
  
  许多夫妻因为距离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矛盾,也因为距离而无法亲近彼此,不能做些实际的行动来解决或缓解矛盾,往往是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紧随其来。最后都是选择逃避,尽量的不回应,不联络,以为不去招惹对方矛盾也会自动消除。其实,不管我们如何逃避,问题始终摆在那里,只增不减。
  
  正因为如此,面对工作和婚姻的双重压力,许多夫妻选择了在网上寻找发泄的方法。将那些得不到理解的怨气倾诉给陌生人听;将那些得不到关爱的怨气在陌生人那里得到弥补;将那些原本可以用来好好反省,想办法补救的时间越来越多的花在陌生人身上。因为内心的情感缺失,让很多原本恩爱幸福的夫妻一步步走向无可挽回的破碎边缘。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两地分居”,它确实能够带给我们一些短暂的自由和快乐,但更多的是来自于它带给我们的残酷的考验。也几乎没人经得起这样的考验,不是他先投降,就是她先投降,弄的彼此精疲力尽。
  
  因为矛盾,让我和丈夫陷入冷战。想起最初我的那句“有什么好生气的,支持你的工作当然要相信你”再次听来竟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当初是我提议的两地分居,现在又是我要先违约。冷静想来,我们的问题尽管表面看来很多很多,但浓缩下来至始至终都只有一个——我们选择的生活模式有误,我们并不适合两地分居。婚姻最需要的是彼此照应,同在一个屋檐下,同睡一张床的真实生活。我要承担起照顾丈夫,为他做顿饭菜,对他体贴温柔的妻子的责任;他也需要承担起丈夫的责任照顾我和孩子,给我们踏实的安全感。只有这样,在彼此都能够更真实的体会“责任”二字的环境中,才更利于婚姻的发展,而非过于自由放纵的分居生活。否则,我们只会对家的意义越来越淡漠,对彼此也越来越不在乎。在我终于想清楚的那一刻,之前所有的压抑一下子全释放了出来,顿觉无比轻松。的确,“两地分居”的生活模式很新颖,很吸引人,但它所带来的后果,更多的是弊大于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308831.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