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蒲剧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14-05-25 304
核心提示:为了更好地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下去,山西省社科院专门成立了“山西省蒲剧发展研究中心”,并于5月24日正式揭牌,这不仅是山西省戏剧史上的一件大事。
       欢庆网消息:开全国社科院专门成立戏曲研究所先河作为众多梆子腔的“鼻祖”,蒲州梆子(蒲剧)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为了更好地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下去,山西省社科院专门成立了“山西省蒲剧发展研究中心”,并于5月24日正式揭牌,这不仅是山西省戏剧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为全国社科院专门成立戏曲研究所开了先河。

       在当日的揭牌仪式上,山西省晋剧、蒲剧界的名家、专家悉数出席。既有“晋剧皇后”王爱爱,以及谢涛、史佳华、苗洁等戏曲名家捧场,也有蒲剧界的非遗传承人武俊英、景雪变等。的历史是山西戏曲的“领头羊” 蒲剧发源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它的唱腔高亢激昂,舒展流畅,与山西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为“四大梆子”。值得一提的是,山西作为戏曲大省,蒲剧最有代表性,因为山西省在全国的戏曲大赛中第一个获得“梅花奖”、“二度梅花奖”的选手都是蒲剧演员,第一批小梅花奖得主以及青年实验团的成立也都是以蒲剧为开端的。
 
       作为山西梆子的“领头羊”,蒲剧当之无愧。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艺术家王秀兰、闫逢春、张庆奎、杨虎山等人在北京演出期间,得到了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可,几位艺术家联袂拍摄的蒲剧电影《窦娥冤》,遍映大江南北,轰动一时。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任跟心、景雪变、武俊英更是成为蒲剧票友心目中的大明星
 
       迄今为止,蒲剧是山西戏剧节摘取“梅花奖”较多的一个剧种,省社科院之所以专门成立蒲剧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也就是要研究这一剧种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研究其扎根晋南却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唱响的原因,并在传承的基础上,挖掘整理蒲剧艺术,培养蒲剧新人,使得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该中心由已故国学大师姚奠中提议随着影视文化的市场冲击,戏剧界陷入了低谷,如何将蒲剧艺术传承发扬,是摆在社会各界人士面前的难题。据山西省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蒲剧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贾克勤介绍,成立蒲剧发展研究中心,是山西省已故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在其101岁寿辰上提出来的,蒲剧的发展和未来,同样是这位晋南籍人士生前所担忧的事情。
 
       2012年,为了弘扬姚奠中先生通才国学的教育理念,宣传其用世为归的国学实践品格,山西省社科院正式成立“姚奠中研究所”。在随后与省社科院的联系中,姚奠中先生始终对家乡的蒲剧念念不忘,而在其101岁寿辰上,老人见到了省社科院院长李中元,并建议在社科院内专门成立一个研究蒲剧的机构。几番商榷之后,姚老还专门为已经定好的“蒲剧发展研究中心”题了字。如今,姚奠中先生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这也是对这位百岁老人在天之灵的最好慰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965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 huanq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