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九月,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候。一个个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孩子,怯生生地走入了幼儿园的大门。九月初的幼儿园,常常是哭声一片。孩子们和父母亲人的分离焦虑困扰着很多家庭,也为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宝宝第一天来上幼儿园,就一刻不停地哭。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如此,从不参加任何活动。他会一直紧紧拿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坐在远离小朋友的地方,默默地流着泪。老师的拥抱、帮助,他都不愿意接受。经过与家长的交谈,老师了解到,宝宝的父母很忙,多数时间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是个非常受宠的孩子。宝宝也很少与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宝宝所经历的情绪困扰就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幼儿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每个孩子因为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个性和习惯的差异,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只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泣,有些孩子会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少言寡语,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拒绝进食、身体不适症状等。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小班新入园孩子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见,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比较普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上。例如,有的孩子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但亲人离开后很快就转为正常;有的孩子与亲人分离后很难适应环境,不愿意从事其他活动,整天情绪糟糕,容易哭闹;有的孩子则神情紧张、呆板,不哭也不闹,但拒绝与人交流;有些孩子会出现短暂的睡眠障碍,会从梦中惊醒,或难以入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