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林基地第二期刚开课第一天,我要跟一个妈妈谈一下,我们来到餐厅。看到五岁多的小男孩铮铮(化名)在发着脾气,他坐在妈妈怀里,伸出一个手指有力量的指着坐在对面的小张老师,大声地说:“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给我滚,妈妈你别听他们胡说。”又指着小张老师大声说:“我要打死你,打死你,你就再也不能活着了……”看来这脾气发得还真够大的,但不管多大,脾气还是会过去的。
孩子发脾气,是最不应该让我们感到紧张的了,因为第一,孩子不成熟,对人情世故还不是很理解,第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成长起来。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他们的脾气肯定比我们成人的脾气多。但孩子发起脾气来说的话那么好玩,这显示了他们是孩子,因此他们发脾气都那么可爱,所有我们不应该担心孩子发脾气。
第二天早晨,一进教室,我就看到又是那个小男孩铮铮在发脾气。我看到时他已经说话不清,他边哭边狠狠指着妈妈大声训斥,妈妈显然不知道该怎样应对,只是柔和地给他解释。但妈妈每解释一次,就引得铮铮发更大的脾气。看上去妈妈像个受气包。我看到妈妈这种状态,让自己从帮助者、权威,变成了一个无能的软弱的受害者。这样将来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会认为妈妈有能力吗?妈妈能够成为支持他一生内心的力量吗?所以这个妈妈是需要帮助的。
看到这种情况老师介入了,铮铮马上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指着老师,厉声说:“你管不着我!”(说得对哈,这是人家自己在发脾气,脾气又不是冲着老师发的,按理老师不应该介入),但这个世界是需要管理的,要让孩子知道不能用他的情绪来伤害自己的妈妈。尽管妈妈是孩子自己的,但他伤害了妈妈还是要有人要管的。铮铮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跟老师叫板,中间一次还双手插着腰,眼睛眯着,集中全身的愤怒在眼神里,脑门对着老师的脑门,狠狠地盯着老师。
我在心里说,天哪,孩子太可爱了,这就是童话啊。我们需要培养自己认识孩子的另一种可爱,那就是他们的天真。就像铮铮此刻,他以为自己弄出很厉害的眼神,能把老师打败哈。老师平静地看着他,尽量不让自己的眼球转动,如果眼球转动或躲闪,铮铮就会错误地认为老师害怕了。由此他会更加错误的认为,自己是宇宙大王,可以为所欲为了。老师教妈妈:“铮铮不能用不尊重的态度跟妈妈沟通,如果他再这样对你说话你就转过身去,并告诉铮铮,什么时候准备好了,用不发脾气的方式跟妈妈沟通,妈妈才跟他谈着这件事。”说完老师离开,但不一会儿老师就看到,铮铮很快又控制了妈妈,他撕着妈妈的衣服,继续恶狠狠指责妈妈。
后来我看到他拖着妈妈要回家,每次拖不动,就回身指着妈妈训斥。我们开设的山林亲子发现课程,就是利用家长和孩子互动来跟家长一起探讨,家长们所疑惑的问题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老师必须给家长演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时老师冲上去一下抓住了男孩的上臂,示意妈妈松开手,妈妈费力地从男孩子手里挣出来。老师示意妈妈离开,妈妈赶紧藏到娃娃屋的纱后面。为了不影响别的孩子,老师把铮铮抱到教室拐角的一个空地上。老师抓着铮铮的手,而铮铮本来就在发脾气,妈妈又离开了他的控制,在他看来,老师胆敢插进来,这还了得!于是铮铮又打又踢,很快,老师的手臂就被挖掉一块皮,往外渗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