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泸溪的浦市有位老人说过一句话:“浦市就是一杯米酒,初来乍到,很难为之所动。但若长居,必会醉倒,醉透,醉得你就像踏着了前世的烟尘。
湖南泸溪的浦市史上浦市商贸、文化就极其繁荣。自明清时期至民国年间,在这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古镇里,修建了三条商贸古街、六座古戏楼、十三省会馆、二十多座货运码头、四十五条巷弄、五十多家封火墙窖字屋、七十二座寺庙道观、九十多个作坊。因商贸交流、文化融汇,故有“小南京”之美誉。
来这里你能深刻的感觉到这里的人朴实,生活的清澈如水,没有喧嚣,市井小民的朴实,深宅大院的平静里透出一种历练。一种厚重的历史感让你不容小看,每个房子都是有故事的,这就是一个千年古镇的神秘与沧桑。上图大姐端的是一种浦市当地的特产,用辣椒、米饭做的一种类似锅巴似的东西。
舌尖上的中国曾经介绍过的豆腐的制作手法,这里我也看到了豆腐皮的制作手法,基本是纯手工的
中国人食用黄豆的历史久远,黄豆未变黄时可以煮毛豆,成熟后的黄豆可以泡发后雪里蕻炒豆,可终究口感和消化略有遗憾之处,于是发明了豆腐,豆腐的包容性可以吸纳各种食材的味道。但是中国人在制作豆腐的同时意外的发现了豆浆上那层黄黄的透明的油脂这就是油。豆皮黄豆磨成豆浆,煮沸后,豆浆表面会有一层厚厚的豆皮,然后在晾晒成豆腐皮,可以卷肉煎炸就是北方的炸松肉,可以卷上蒸熟的山药果肉就是民族小吃的炸素鹅
晾晒好的豆腐皮有天然的柔韧性,可以包裹各种食材再次成为中国人餐桌上奇特的食品。
山间放养的黑猪宰杀后多余的肉总是会做成腊肉和香肠,方法看似简单,一定比例的肥瘦猪肉切成豪放的大丁用质朴的香料、盐稍作加工填充到透明的肠衣里,在特有的屋子窗口晾制,整个院落都散发着香肠诱人的香气,年复一年院落里有了生活的味道。
多余的猪肉是湖南做腊肉的好东西
在湖南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辣椒已经是美食的一部分,生命的大部分,当地的炖菜大都是点着火上来的越吃越辣越吃越香。
这个湖南人一见就乐了,我喜欢馒头一夹各种剁辣子的味道满嘴乱窜啊
可算有个清淡的要不我的嘴受不住了
地衣也要辣椒炒才有味道
年糕是当地人自己打得小年糕配合小炒肉堪称一绝
青菜透着就新鲜,有菜的味道我喜欢
这大块的排骨,看着就善心悦目!肉贵在新鲜,味儿好,这种豪放的剁法,城市超市里分割好的猪肉是见不到的了
看大哥此刻表情,我笑了
这把大刀别看貌不惊人削铁如泥!
至今房子里还保存的很好,其实我家原来东四的老宅里的屋里的窗户和隔扇全是这种的,结果没保存下来,全拆了可惜了了
浦市民居建筑为封火山墙,穿斗式、硬山顶、盖小青瓦,每座院子做料讲究,木架上面必精雕细镂,布置“福”“寿”等吉祥图案,屋内修建天井、花园,排水、防火设施也相当完备。
浦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还有吉家院子、周家院子、李家祠堂等二十多座大院。文革时期的标语还依稀可见。
对于我们这种外来的人,浦市无处不风景,没事看看斑驳的墙壁标语也是历史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