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你知道“婚”字的意义吗

   2015-06-17 互联网网友294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说起“婚”,我以为女人一昏头。才嫁人结婚!哈哈。 
     那么,祖宗留下的文字的真正文化内涵是什么呢?现在,对“婚”的解说,版本还真的不少。不信?请看: 
     有一说是:“婚”既是“昏”,需要在晚上去抢婚。为什么呢?是因为在古代,同样存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社会问题。于是若在光天化日地之下操作,风险太大,万一此稀缺资源被其他更强壮的的男人抢去,岂不是“阿白白,空捞捞”啊?所以,一定要在晚间“悄悄地进村”,然后是猛力拼抢,最后当然是“逃之夭夭”了。 
     另有一说是:“婚”--可以分解成:女---氏---日。在先人的思维能力范围内,女人出嫁后,便跟了夫家的姓氏,称为“某某氏”。而女人在当时的社会意识下,也只有嫁人之后,才能获得只限于自己的老公一人的**自由。这就是“婚”所表现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婚”字是“女”字边旁,而不是其它的呢?那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特别严重(影响至今),所以造字的时候,“婚”才用了“女”字边旁。

       还有一说是:“婚”字拆开来是女,氏,日。“女”代表女方,“氏”代表的是男女双方的家族;而“日”着男方,因为“日”属阳。这个“婚”字的意思就是,一旦男的结婚了,那么所有这个女的个人和她的家族加上男方家族的重担,都压在在男方一个人身上啦。于是,小小的太阳被三座大山压迫着,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男人这个太阳只要一结婚,那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了。

       再有一说是:因为在以前,女孩子进门都是黄昏的时候入了夫家的门的,所以用“婚”。婚礼多在下午、晚上,所以其最后的一道程序是“送入洞房”。抢婚,也是自在晚上举办---生米煮成熟饭。唐代后,谈婚论嫁逐渐正规化;到了宋代,朱熹将儒家礼学用到日常生活,便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婚姻礼俗了。

       又有一说是:“婚”(1)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从女,意符。古代娶亲常在日落时进行,这在周代已成习俗。上古时婚姻并非男女双方合意、自愿,而是带有强迫性的抢婚。

       更有一说是:“婚”、本谓妇家,后指男女正式结为夫妇。注意这个“后”其实挺早、史记中就已经有“约有婚姻”的记载。这个婚字呢,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女、氏、日。中国汉字本是象形文字,具体到婚字,我觉得就挺形象的。女就不用说了,当然指女人;而氏在古时为姓的支系,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但很快就是姓氏通用且混用,古时对已婚妇女的称谓是在其夫姓及父姓之后系“氏”,例如王姓女子嫁给刘姓男子,则王姓女子就被称为“刘王氏”;日也很好理解,过日子呗。把这三个一综合:女人出嫁(系上氏字)安心过日子就是婚。

       易江南先生在其QQ空间《修心养性》中,对“婚”的解说是这样的:“婚”,说文解字中解释是:娶妇以昏时!婚由 女 、氏、 日组成。氏加纟为纸,从艮为家,女人为了这张纸过日子!女人把这张纸看得比天(日为天)高!女人长大后嫁入夫家(艮为家),红红火火(日为红火)过日子,没了这张纸,这个日子怎么过哦!日在下为阴为无光,没了这张纸,整个日子将暗淡无光!把“婚”看成一个家,缺了“女”后,“婚”就成了“昏”!

      如此种种,众说纷纭。

      那么,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婚”字,是这么解说的:“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呼昆切)。籀文婚。”(其间句读是我自己操作。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1963年12月版,P259.)

       中国著名文字学权威康殷先生,在《文字源流浅说》中是这样解释“婚”字的:“古文中借闻声以为昏聩、昏庸(盖本来用手遮耳助听,已兼含耳昏或声小难听之意),又借昏声以为婚媾的婚字,因此又故意把人的足形化为女。----后来篆文借昏为昏聩及昏庸字,另构以昏为声的婚字,以代难写的婚(此处图画有老篆体的婚,上下竟然有四层之多),至于篆变作(此处亦有繁杂之老篆体作为旁注),更讹乱不堪了。昏,甲骨文作(此处有两个图案构成:左上角为一向右行走的人字形,右下角是一个圆圈里面一点—表示日,太阳),本象日落人下,乃昏晨的本字。由此可知清人以来,“古人借昏(婚)为闻”的旧说,实在是误会,适得其反。”(选自“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79年11月版,P76.)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P465)中说:“婚,①结婚。②婚姻。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P375)中言:“婚,男女经过合法手续结为夫妻。”

       许慎以为,“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此说恐为欠妥。婚姻乃男女双方之事。那就女子言,是为阴,则要在天黑后操作此事,那多少还可说明点什么。但,那对男子言呢?男子为阳,则需在大白天操作,那又该如何说明呢?若说是当初社会环境以女权为第一位标准使然,那倒也有点说服力。但要强调“女为阴”为之,总是感觉牵强。

       张舜徽在《说文解字约注》中说:“古娶妇必以昏时者,当缘上世有劫掠妇女之风,必乘夜深人定时取之,以避寇犯也。”那上世如何会有此等之风的呢?且一是“劫掠妇女”之风,二是“寇”盗之风的呢?在远古时代,因为生产力的低下,人类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而以妇女为主操作的畜养业为主要物质生活来源于是形成母系社会。在那时,妇女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了。而男子的婚配,又非女子莫属。怎么办?那就唯“抢”而成就了。而抢的最好时机,当然是“月黑风高”之夜是也。当然,这也就是个形式而已,我们也大可不必太过认真迷信如此。因为,在一个妇女具有绝对权威的时代,如果女子不愿意“婚”,那你弱小男子又如何能够得逞呢?当权者怒吼一声,你小男子不也照样屁滚尿流、落荒而逃啊。

     《周易.睽》(上九爻)中有如此记载:“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弓,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涂”为道,“弧”乃木弓,“负”与服、伏同,“说”与弛同。)

       其意思是:暌孤夜行,发现有猪伏在路上(此猪是为彩礼?值得讨论),还发现一辆车装载着打扮成鬼般的外形可怕的人。暌孤不明就里,先是张弓搭箭欲射;后定睛一看,发现他们是人而非鬼,于是便松弓缓箭。他们也不是盗寇,而是去抢婚的。他们去抢婚的时候,遇到了大雨,很吉利。(故而此爻断曰:求财望事婚姻成。)

       抢婚人在此处扮鬼,需是夜间,方可显其可怖,以便顺利抢劫。可见,在当时晚间去做此等事,恐怕是一种“时尚”了吧。据说现在瑶族的迎娶方式,也是在夜晚,男方人士高举火把冲向女家,女家人士当然也毫不示弱地冲将出来,男方拼力地抢,女方奋力地夺。到后来大家都争夺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新郎自是伴着新娘笑眯眯地溜出队伍,按他们自己的计划享受良辰美时去也。

       据此,我个人以为,“婚”就是体现了在母系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在晚上去抢婚的一种婚配的表现形式。至于后来随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抗拒自然的能力大幅度的增强,于是男人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到了现在,大家不但都是尽可能地选择一个黄道吉日,而且是提早很多时间,就广而告之亲戚朋友,邀请大家在那喜庆的日子里,欢聚一堂,同喜共贺。

       与“婚”有联系的其它词语,自也不少,比如:姻、缘、家、情、爱等等。此等文字又有什么内涵呢?希望日后有机会,再与各位探讨。

成婚事两姓皆乐,

结秦晋六亲同贺。

鸾凤双栖桃花岸,

燕莺对浴幸福河。

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祝愿所有的家庭婚姻美满!

郝喜东后记
 
婚姻是人生大事,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古人讲求慎于始,在婚前,男女双方要受「夫义妇德」的教育,让他们清楚明白,如何成为好丈夫、好妻子。可以说,他们是手握构筑幸福家庭的钥匙,而后开启幸福婚姻殿堂的大门。   
家庭幸福、稳固的金科玉律,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这就是:   
丈夫有义——「恩义、情义和道义」;   
妻子有德 ——「妇言、妇德、妇容、妇功」。   「正家之道,始于夫妇。」婚姻,是道义的结合,有「恩、义、情、爱」在其中,是彼此相托的终身大事。   婚姻是否和谐、稳固,关系到彼此今后的终身幸福,关系到双方父母的孝养、关系到子女的培育、也关系到双方家族、社会、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夫妻有好的结合,就有好家庭;有好家庭就有好社会;有好社会就有好国家、好世界。夫妻关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人类核心关系,不可轻视,不可不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5934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