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带你女儿照片了吗?”“你儿子在哪工作?”正月十五还没过,劳动公园的父母“代理相亲团”早已忙碌起来。虽然寒风刺骨,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父母们给孩子张罗对象的火热心情。
事实上,类似“相亲角”并非本市所独有,在我国各大中城市里,几乎都有相似的风景,“相亲角”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当代城市青年的“婚恋难”现状。
人们向往自由的恋爱与自由的婚姻,这是人之本性。不过千百年来,我们的婚姻文化传统中,被注入太多功利色彩,什么门当户对、什么三媒六证……自由的恋爱被传统所谋杀,留下了太多《梁祝》的故事,让人一声叹息。
90多年前那场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的现代婚姻观念首次被全面引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自由恋爱与结婚更是被当成公民基本权利,写进了法律。于是,存在上千年的包办婚姻逐渐寿终正寝。
不过,自由的恋爱有时并不能完全自由,原因是,自从人类走出蒙昧时代、有了阶级之分后,功利主义的影子就始终没有远离过我们的恋爱与婚姻。千百年前的古人,在面对婚姻问题时选择门当户对,说白了就是一种功利哲学的具体体现,并逐渐成为社会普遍价值观。而千百年后,功利哲学仍然没有从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生活中消失。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等现实考虑,依然是青年男女择偶时的重要考量条件。
在功利色彩浓厚的社会环境中,痛痛快快地爱一场,有时也是一种奢望。这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古时候,没有自由恋爱的文化基础,婚姻必须由父母包办。而今,有了保障自由恋爱与结婚的法律,我们却被功利蒙住了双眼,无意识地坠入一场交易式的新“包办婚姻”陷阱之中。
功利就像是一把飞快的手术刀,阉割了太多浪漫,“祼婚”需要莫大的勇气,反倒是“要嫁就嫁黄世仁”比较有市场。只要看看“相亲角”里那些父母手里的简历就可以发现,什么学历、工作、收入、住房条件等,这些与浪漫无关的内容,或者就是当下城市青年“婚恋难”现状的主要成因。我们知道,个别青年工作太忙,或者不善交往等情况也确实存在,但仅凭后一种原因,恐怕还无法造成今天这种“婚恋难”的现状。
当然,婚恋中的功利色彩并非某个人所造成的,而是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比如房价过高、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机制相对薄弱等,这些看似与婚恋无关的问题,其实都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婚恋观。进而让结婚畸变成了投资或者赌博,押对了宝便一步登天,押错了宝就只能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一辈子劳碌也难言幸福。如此现实的社会现状,确实让我们的浪漫无处安放,不功利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