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遇到了最最头疼的一个问题:自然界的万物都各有其特点又大体趋向一致,在众多生物里,是否应当赋予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的东西。我们知道,人类的智慧是超群的,这是其种族的优势。但是仅仅有智慧就足够了么?是否应当在人与人之间繁衍成就一种连接人们内心的枝节,以便让其集聚成一个独立的空间种群而往来呢?
经过几番苦思冥想,上帝得出一个结论: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命名为“情感”的东西,因为当人类获得智慧,他们必然通过劳动与各种通过自我组织,去获取更深一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可能产生很多矛盾,这些矛盾纠结成各种情绪,开心,难过,激动,忧伤……这些情绪像蠕虫一样爬满人们的内心,四处啃噬和碰撞,因而在内心即产生更深一层的矛盾,这些盘枝错节缠绕在一起,极力攀扯,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个体,每一个枝节都是它的脉络,闪烁并且跳动着,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熠熠发光。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庞大的又各种小情绪所组合的情感个体,是以怎样的姿态扎根在内心深处,并且极力汲取每一个人心里的天气成分,无论是阳光熠耀,还是雨聚云结。这种被称为“情感”的个体被人类代代相传,经过无数次细胞分裂式的分枝与繁衍,最终得以形成一个完整而完善的人类个体的组成部分。
于是细分的话,我们拥有了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我们逐渐拥有了爱情,友情,亲情,兄弟之情,连理之情。
但是有了智慧,又有了情感,这样就足够完善了吗?
全世界都充满了情感,这样是真正完美了吗?
于是上帝继续观察整个人类世界,他渐渐发觉,人类在娇宠与被爱的过程中,学会了慵懒的情绪,并且激发了内心某种恶俗情愫的涌动,人类逐渐开始产生种种消极的心理,并且他们无法制止这些与本性无关的东西在心灵深处的蠢蠢欲动。他们有的结婚了,而后因为身体里毒瘤的胀大,变得恶毒不堪。他们之间开始产生争吵,因为性格的不和与情绪的多元化而交错碰撞出不和谐的音符。原本根植于内心的庞大的情感枝节因了无法控制而变得张牙舞爪起来。人性恶的一面逐渐萌芽。
究竟什么才是这些问题产生的始作俑者?
让我们再回忆一下情感产生的整个过程。情绪的生长,繁衍,交错,扎根,繁殖……看似完美,但问题出在哪里呢?倾注满满的爱的天平为什么顷刻就颠覆了呢?
归根结底,是人性作为添加剂,在整个情绪的产生和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作用。
因为人各有异,世界上迥然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东西,自然每个人与其他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当然,人性是先天而生的,因此我们不能改变。所以在情绪生长演化成情感的时候,人性里所包含的成分自然而然地与我们的情感浑为一体。情感是单纯的,可是人性中却饱含了各种复杂的成分,它使我们的情感变质,复杂化。
当人类个体与其他人产生某种直接或者间接关系时,这种变了质的情感也趁虚而入。我们以为自己是以完全纯洁的情感去爱他/她的时候,这其中竟掺杂了自我,妒忌,自私,甚至是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恨埋在里面。原本两个性格迥异脾气冲突的人,因为爱的作用而生活在一起,却忽视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而这样的情感易碎并且难以维持,双方都被伤得透彻,人性潜在的支点却指令自己不能认输。所以宁为玉碎,也不允许自己的利益受到一点点侵害,这是人性的弱点。
但如何让两个性格迥异脾气冲突的人不因情感的作用就盲目在一起呢?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人类还会如此痛彻心扉么?
于是上帝创造了“可能”与“不可能”。
所以,不难理解:爱情有千万种可能,却偏偏赋予我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