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童面临成年人的侵犯时,日常教育中让孩子养成的对大人的顺从,便会成为帮凶。
5岁女孩罗拉飞快地冲进路边一家小店,边跑边大声喊:"爸爸!爸爸!" 喊叫声让店里人和街上行人纷纷回过头来,莫名地望着这个神色紧张的陌生小女孩。
"你爸爸不在这里。"店里人没有留意到不远处一个男人正悻悻地掉头离去。
"我知道."点点头,一抿嘴,眼泪从罗拉惊魂未定的小脸蛋上滚下来。
几分钟前,罗拉剪完头发,从理发店出来,去不远处的另一家理发店找爸爸和哥哥。半路上,一个陌生男人走过来和罗拉说话,说要带罗拉去买糖果。
罗拉记得妈妈说过,绝对不能跟陌生人走。她摇了摇头。
陌生男人伸手,试图抓住罗拉瘦小的肩膀。
身子一扭,罗拉用力挣脱了。没有任何停顿地撒开腿用力跑。
"最近的一家店,最近的一家店……喊‘爸爸’,喊‘爸爸!’"妈妈反复叮嘱的话,条件反射般地出现在罗拉脑子里,带着罗拉冲向路边最近的那家小店。
"路上如果遇到陌生人试图触碰你,甚至要带你走,一定要立刻大叫,看附近有没有警察,如果没有警察,就立刻冲到最近的店里,大叫‘爸爸’,"妈妈平时的安全教育,在关键时刻,帮罗拉躲过一劫。
事后,当这位马来西亚妈妈向孟迁转述这段经历时,做了多年儿童教育研究的家庭教育咨询专家孟迁感叹不已。
"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罗拉的经历就是很出色的成功案例。以前媒体还报道过7岁女孩放学回家发现煤气中毒的妈妈后,立刻开窗,然后拨打120救了妈妈的成功案例。作为学校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挖掘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事实上,中国家长的一些行为会无意识地抑制孩子的这种能力。"
让孩子懂得自己是身体的主人
有朋友来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年幼的小朋友,总喜欢逗上两句,开两句玩笑。此时的孩子,总是被要求有礼貌地回应爸爸妈妈的朋友。否则,很容易招来父母一句,"大人跟你说话呢,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啊?"
"但是这个人只是父母的朋友,小孩子跟他/她很可能毫无交情,凭什么一定要回应呢?这样几次下来,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觉得,大人跟我说话总是需要我回应的,大人总是需要我尊敬的。这样的孩子,总是时刻顾及大人,一旦遇见不怀好意的成年人,都比较容易顺从、上当。"孟迁解释道。
而当儿童面临成年人的侵犯时,日常教育中让孩子养成的对大人的顺从,便会成为帮凶。
2009年5月,原沈阳市苏家屯区八一镇武镇营子村小学教师程世俊被判处死刑,原因是他在2001年3月至2002年11月期间,对所教班级的6名女生进行多次强奸猥亵。而他伤害女学生的地点,是在教师的讲台上。
课堂上,程世俊让学生们低头做作业,然后以批改作业为名指定一名女生到讲桌后进行猥亵,事后他威胁女生,如果说出去就别再来上学,年仅7 岁的女生受到恐吓后,不敢声张保持沉默。第一次得逞后,程世俊又选择了第二名、第三名……第三名女生由于反抗遭到了程世俊的毒打,但事后也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家长。
6名女生,从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平均每周都遭到几次性侵害,直到一位家长偶然发现。
如果孩子们都懂得反抗,如果反抗的那名女生将这一切告诉家长,恶行不会持续两年半。
"应对人为伤害的儿童安全教育,最最首要的,是让孩子懂得唯有自己才是身体的主人,是自我感受的主人,自己不愿意时,要敢于对大人说‘不’、敢于反抗。未经同意,即使父母,也不能随意触碰自己的身体。"孟迁强调。
"父母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反复强调的,总是如何提防陌生人,而从国内外的调查来看,85%以上的性侵犯都来自于熟人。所以,让孩子明白只有他/她是自己的主人,别人不可轻易触碰是多么重要,不管对方是老师、亲戚、邻居、父母的朋友还是陌生人。"
做游戏模拟危险场景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的教育部门曾经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一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造访(事先已得到家长的同意)。
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叔叔“逐个房间参观。
这次节目之后,警方制作了一本可以让孩子涂色的《独自在家安全画册》。在涂色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了解到一系列独自在家时应对人为伤害的方法。"引狼入室"的孩子们也被家长重新进行安全教育。
这期节目运用的就是情境模拟游戏。
在谈及如何让孩子防患”人为伤害“于未然时,儿童心理教育专家黄家良和孟迁都推荐了情境模拟游戏。
"比如,在孩子上下学的路上,你请相熟的朋友(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熟人)上前跟孩子打招呼,用各种诱惑方式试图带走孩子。而你在远处观察。事后,你可以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做的正确反应是什么。"孟迁举例。
黄家良则推荐用这种方法找到让孩子与陌生人相处的安全点。"如果单一同孩子说不要同陌生人来往,是对孩子的成长的阻碍。要告诉孩子,不要因为对方是陌生人,就冷面孔对人。但如何让孩子避开来自陌生人的伤害,就可以通过模拟情境来告知他。比如晚报上报道,某个孩子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玩被骗子带走了,就不妨与孩子讨论一下,哪些地方对小孩子来说是不安全的,这种场合不要和陌生人交流。在这种探讨的过程中,孩子会比平时更认真地听大人的话。"
此外,"学校需要做‘危机应对’的本能反应训练,以备危险万一降临时",黄家良认为。
"人类在面对恐惧的时候,会因为‘惊讶’情绪持续的时间过长而失去本能的反应,形成人的木僵状态。学校的暴力伤害儿童事件,有不少孩子面对恐惧的时候是处于木僵状态而受到伤害。换句话说,这些孩子在平时真的都是非常听话的孩子,老师没有说或没有叫他们去做,他们不会去做。同样,面对危险的时候,没有指令他们不会有反应。学校可以引进游戏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危机的有效应对能力,比如逃跑的方向、路径、求援的对象和方法。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