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陈凯歌导演的新片《搜索》在北京举行了首映式,很多看完电影的女性观众表示《搜索》这部电影为她们提供了很多生活上的方案和出路,更有观众在看完影片后直接将陈凯歌导演视为“妇女之友”,而陈凯歌导演则对能成为广大女性的“知音”深感荣幸。当然,这部现实题材的电影远远算不上大师级别的发挥,但在张艺谋开始虚无缥缈,冯小刚开始投身历史题材的时候,陈凯歌居然从故纸堆中钻出来,从《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这样的历史题材里回归到现实,开始对当下著名的热点问题提出思考,这本身已经代表了一种态度。所以,有影评人评价说“《搜索》是《手机》之后中国最好的商业现实题材电影”。日前,记者在北京专访了这位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而近年来争议不断的陈凯歌态度也无比平和,看起来他的确是已经进入到另外一种境界了,甚至一向严肃的他还谈起了赵又廷与高圆圆之间的恋情,坦然承认“其实我也很八卦,虽然我依然在探讨一些哲学问题,但并不妨碍我上网看八卦的兴趣”。
搜·事记者应该是执笔之侠
《搜索》讲述的是高圆圆扮演的叶蓝秋因为在公车上拒绝给老人让座,引发的媒体讨论进而形成的网络暴力的故事。但对于将这一事件主动炒大的媒体记者陈若兮(姚晨饰),陈凯歌并不认为她是罪魁祸首。网络暴力事件频有发生,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网络的积极作用。“从电影导演的角度说,之前我被网络上的人批评,如果我夹带私人感情去批评他们,那我就太没意思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人肉搜索不让座墨镜女”只是当下网络现实的一个代表。事实上,现在许多社会类话题都被摆到网上去大肆炒作,而这些事件之中也经常会见到媒体记者侧身其中。对于媒体在这些社会事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陈凯歌觉得“记者不可能也不应该是让叶蓝秋出名的罪魁祸首”。他表示:“我接触过很多社会新闻记者,他们都有一个新闻理想,这个理想之中包含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特性在其中。所以面对弱者,面对不公,记者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出手,这是他们的职业本能。我认为,记者是执笔之侠。这算得上是我对媒体的一种态度。”
搜·人有时候女人比男人坚韧
电影《搜索》来源于著名小说《请你原谅我》,但与原著的结尾不同,陈凯歌让姚晨扮演的记者陈若兮在结尾时丢了工作,丢了男友之后还颇为乐观地说“我要重新开始”。对于这一改动,陈凯歌表示是故意为之。“我看了原著就觉得,为什么不活得乐观点?每次姚晨说这句‘要重新开始’我都心情激荡。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跟我们那时候太不一样了,我刚工作时,工资才54块钱。”
对于陈红扮演的富商老婆最终选择了离婚并带走了家里“所有属于她的美好的东西”,有人说是另外一个娜拉出走,陈凯歌觉得,他并不是在重复易卜生,而是在继续提出鲁迅的问题。“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结尾时,出走的娜拉说,先生您的钱我一分都不要。于是鲁迅就问,娜拉出走后怎么样?我就想,陈红扮演的莫小渝这个角色,出走后,一边开着车,一边涂自己喜欢的口红,她终于不用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可以做自己眼中的自己了……”
陈凯歌觉得,这次《搜索》中所重点描述的三个女人,不管是高圆圆扮演的叶蓝秋,还是姚晨扮演的陈若兮,甚至陈红扮演的莫小渝,都算得上是胜利者。“如果有人跟自己说可以重新开始,你说他是否胜了?我觉得这三个人都很值得佩服。不是拍马屁,生活之中,有时候女人比男人坚韧。”
搜·态度现实题材探讨哲学问题
“拍个当代题材的故事是不可避免的。我和大家一样,生活在21世纪,没生活在过去。而且我也不光是关注人肉搜索这样一件事情。我有个心愿,我是出生长大在北京,但北京的消失对我打击很大。这个城市我已经不认识了。我是一个陌生人,去什么地方我都得问路。我之前是想拍点文化上的事情,但那个阶段的我已经过去了,所以我现在拍现实题材。”
陈凯歌说,其实关于“人肉搜索”这种网络暴力问题纯粹是他“撞上了”,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是公共知识分子,也不是社会活动分子,对于这个话题本身也没有事先做什么计划和考虑。“最吸引我的其实是人。我对事情的兴趣要小于对人的兴趣,所以很多看过这部戏的人说,这部戏里的人物都挺生动的,都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
在看完电影之后,有观众觉得陈凯歌这次只是客观地呈现出当下一些现状,并没有深入地去给大家“指出一条光明道路”。对于这一问题,陈凯歌苦笑着说:“哪个导演认为自己能在电影中为社会提供一个良方?我觉得导演的功能只能是用电影这种手段提出问题。”但这样是否会削弱陈凯歌电影中著名的“思辨性”?陈凯歌表示否认:“虽然这次是现实题材,但也讨论了很多哲学问题。比如‘屌丝’逆袭成功的哲学问题,职场宫心计的哲学问题,娜拉出走与女性尊严的哲学问题……”
对话陈凯歌
谈电影我所有电影的主角都很牛
南方日报:您曾说,这部戏中女主角的自杀符合陈凯歌电影一贯特性,为什么?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