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昏”而“婚”易离婚 10对闪婚7对离

   2015-06-11 互联网网友51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28岁的IT男小万身边已发生多起“闪婚闪离”:昨天周一上班,又有一位哥们跟他“汇报”了离开围城的消息。其实,不仅是南京,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慢城峰会”上,国内消费行业专家齐聚高淳,讨论婚庆消费市场时提到一项数据:10对“闪婚”情侣,近7对可能要离婚;而婚前心理咨询,成了适婚族应对婚姻压力的一剂“新药”。
  
  最短的结婚不到3个月
  
  昨天,小万和记者聊到这一话题,未婚的他表示困惑:“婚姻真脆弱,一帮85后有三对散了,最短的结婚不到3个月。”他记得春天才参加婚礼,向一对甜蜜新人表达了强烈的羡慕;如今,双方不欢而散,“很痛苦,双方家人也郁闷啊。”
  
  男方向小万这样描述:“婚后生活跟恋爱中,一点儿不一样!她天天围着柴米油盐韶,房子啊车子啊,自己也不肯做什么家务事,常常为一点小事吵。”
  
  被家人逼着相亲的小万,越发不热衷婚姻,被逼急了,拿身边的案例“堵”妈妈的嘴:“急什么!不适合的话,结了就离。”
  
  “昏”而“婚”易离婚
  
  参加消费经济高层论坛的专家们,对这种现象已在调查,2013-2014中国消费市场流行趋势蓝皮书中有详细讨论。
  
  “在剩女剩男当道的80后一族中,快节奏的生活,引发越来越多人以‘闪婚’方式,完成终身大事。”与会的商务部研究员、消费经济专家赵萍指出:“由于婚后不确定因素较多,‘闪婚’族同时也是‘闪离’的主力军。”
  
  蓝皮书透露了一项最新的网络调查:有超过六成的网友表示,身边有认识不久就结婚的“闪婚”族。结、离婚登记手续的简化,也给闪婚者提供了很大方便。
  
  调查显示,彼此了解不够,一时激动“昏”而“婚”,很可能留下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高等后患。“最主要是观念的不成熟,一批80后的‘闪婚族’开始成了‘闪离’的代表。”
  
  压力小让“从一而终”少了
  
  论坛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几大城市的离婚率,北京最高,为39%,其次是上海的38%,南京虽然没前三名高,但也超过了30%;我国离婚率多年递增,闪婚闪离的80后成“生力军”。
  
  为何这代人的婚姻如此易碎与会的心理专家强调“心理压力”:80后这一代是在社会转型期长大的,种种因素使他们不标榜“从一而终”;此外,社会对个人私生活变得宽容,使得人们背负的舆论压力减小,不管是80后或者其他,心中对离婚不再有巨大压力,离了也不再难以启齿;还有,流行的影视剧中“合则聚,不合则散”的观念,为不少年轻人推崇,“从一而终”的直线下降。
  
  婚前“性格体检”火了
  
  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是南京团市委2年前推出的平台,为广大青年免费服务。记者从负责人处了解到,相比学业压力大、晋升难等司空见惯的困惑,近一半的咨询,集中在婚姻上。
  
  “婚前体检很平常。不少准夫妻或者男女朋友,更愿意来我们这儿,跟心理专家聊聊,进行‘婚前性格体检’。”当班咨询师透露,尤其在节假日,人多得要排队。“新人在婚前进行心理咨询,说明注重婚姻质量,关注彼此的内心世界。”12355负责人表示,提供该服务的初衷,也是通过咨询帮忙降低离婚率、提高年轻人的婚姻质量。
  
  心理“培训”成新选项
  
  这项服务在消费经济高层论坛中得到认可。还有专家在讨论时透露,国内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国外欧美大学校园中,这种咨询已火了一段时间,“和另一半在心理上的健康指数是多少性格上的不和谐程度又是怎样”组委会副主任王伟平进一步提出,在婚前心理咨询基础上,“婚前”培训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方式。
  
  “比如,准媳妇如何适应婚后与婆婆共处一室的生活面对很有可能的感情变故,是否掌握化险为夷的沟通技巧”他预期在未来2-3年内,国内心理咨询中这样的“培训科目”,对准婚族、新婚族、乃至恐婚族,有实用的帮助,会成为不少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备婚“新选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36003.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