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问:新郎某某,你是否愿意接受新娘某某成为你的合法妻子,与她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并承诺从今以后,无论贫穷富贵,疾病灾难,始终爱她、尊敬她、安慰她,始终忠于她,至死不渝?
新郎回答:我愿意。
牧师又问:新娘某某,你是否愿意接受新郎某某成为你的合法丈夫,与他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并承诺从今以后,无论贫穷富贵,疾病灾难,始终爱他、尊敬他、安慰他,始终忠于他,至死不渝?
新娘回答:我愿意。
牧师总结:新郎某某和新娘某某,是前世修得的缘,我宣布,你们二人结为夫妻,祝福你们相依相伴,幸福终生。
……
静静地坐在教堂观礼席上,我见证着一对新人喜结连理,心中则暗笑牧师的中西合璧——竟然将佛家的缘纳入西式婚礼之中,真有创意。但是,当新郎新娘坚定的“我愿意”传入耳畔时,心弦,似在不经意间被人拨响,莫名的感动蓦然腾起,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婚礼的形式是中式或西式或中西合璧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相识相知相爱相伴这份缘。
看着幸福相偎的新郎新娘,忽然想起十余年前看过的一则故事——有女人问佛:我自认为是好女人,为何婚姻坎坷,一生多嫁?佛曰:皆因前世之缘。女人摇头表示不懂。佛拿出一面镜子给女人看,只见海滩上躺着一具年轻的裸体女尸,一男子途经,感慨韶华易逝,洒泪惋惜,叹罢离去;又一男子途经,不忍女尸暴露,遂脱下衣服盖于女尸之上,方才离去;再一男子途经,不忍女尸暴于天地之间,死后不得安生,便立碑掩埋。女人看罢不解。佛曰:那女尸是你的前世,那三名途经的男子是你今生的三任丈夫,第一任丈夫对你有洒泪之恩,你需报答他;第二任丈夫对你有赠衣之恩,你也需报答他,第三任丈夫对你有安葬之恩,你更需报答他,但缘之深浅不同,前两人虽与你有缘,奈何缘分尚浅,第三人使你得以轮回,对你有再造之恩,你当与他白头偕老,共度此生。女人听罢,心结顿解。
看这则故事时,我尚待字闺中,当时便想,若世上真有前世与今生,那么,谁对我有安葬之恩?若婚姻真由缘来决定,那我是谁的缘?谁又是我的缘?大街上那些芸芸众生,谁又是谁的缘?
执子之手,与之携老,历来是最完美最诗意的爱情畅想,也是最完美最诗意的爱情归宿,但现实社会充满太多的诱惑,婚姻生活充满太多的未知数,真正以爱之名与子偕老的又有几人?不是不出轨,而是诱惑不够,如果诱惑足够,谁会保证恪守缘分终生不变?
缘是媒介,固然重要,但有缘无份,错失所爱者并非寥寥,若一味用前世之缘不足来解释,未免有搪塞之嫌,其实,缘若花蕊,美丽而脆弱,只有用心去体会去珍惜,这份缘和伴缘而生的情,才能天长地久,绽放光华,璀璨世间。
有人说,相识是缘的起点,步入围城是缘的终点,我则说,缘无止境,需步入围城的红尘男女用一生时间去经营,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