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双城生活:夫妻感情走不远?两地分居或成婚姻杀手

   2015-06-11 互联网网友74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近期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双城生活》广受观众追捧,该剧讲述了一位北京姑娘和一位上海小伙异地婚恋的故事,被称为“首部异地婚姻教科书”。  
        当下,互联网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高度发达的路网交通以及飞机、高铁等快速交通工具的普及,使任意两地的距离被无形中缩短,更多身处异地的年轻人相知相恋,异地婚姻成为一种常态。一项涵盖珠三角的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曾经有过异地恋或正在进行异地恋的,比例达到58%。 
  距离产生激情还是诱惑
  《双城生活》中北京姑娘郝京妮和上海小伙徐嘉惠这对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演绎了一幕幕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他们面对即将开始的“双城生活”兴致勃勃地畅想“距离产生美,距离更产生激情”。“双城生活”的浪漫、伤感、纷扰,很容易在年轻人中产生共鸣,成为时尚的代名词,有些年轻人认为这样会有自己的空间,或者认为这样能保持婚姻的新鲜感。“双城生活”的最大好处,是情侣间的浪漫情调在婚后得以延续,达到“小别胜新婚”的意境,有些“双城生活”夫妻很享受给双方最大可能地提供了自由空间的现状。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坟墓——距离产生了美。无论是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还是两个人相距百公里,有规律地见面,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交流的夫妻,感情并没有因为空间距离受到影响,“再远的双城,心安即是家”。相反,一年才见一两次的夫妻,渐渐发觉两个人可交谈的内容乏善可陈,感情也渐行渐远。“事实上,两人相处久了,更多的缺点暴露出来,免不得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即便没有,也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渐渐没有了感觉。如果有一段距离,对方就如同一幅多彩的油画,怎么看怎么美。”“双城生活”实践者刘倩如此说。
  虽说“距离产生美,但这只是一个美学命题。对于婚姻而言,美只存在于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当中,距离对婚姻只有疏远和伤害作用。婚姻心理学表明,夫妻虽处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上,但夫妻亲疏程度却依据这种位置关系而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越是关系密切的夫妻,其位置关系越紧密,位置关系指的就是夫妻间的时空距离关系。人际关系学在解释距离问题时强调,人们在友好时接近,在对立抑或关系疏远时产生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婚姻关系就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距离对婚姻来说只能带来疏远,不会造就亲近。

 从中国婚姻咨询救助网的统计情况来看,两地分居的婚姻出轨率占到了45%,而幸福感与满意度指数更是低得可怜,占不到一成。在法国,超过60%的两地分居的伴侣抱怨距离损害了他们的感情,40%的人指责对方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两地分居的伴侣关系大多在4年以后宣告结束。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抱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只有分开居住才能令他们满意地生活,同时不会令伴侣厌倦。法国婚姻家庭关系协会对这部分人做了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习惯于两地分居的夫妻往往过分自我,喜欢特立独行的生活,大都有亲子关系方面的缺陷抑或障碍,老年以后易得自闭症或孤独症。
  社会学家认为,夫妻长期分居两地主要带来三种危害:一是无法排遣的孤独感。即使网速再快,像素再高,电话费再便宜,那也只是看到、听到,关键时刻,丈夫不在身边,那分失落感只有孤单的人才会体会。夫妻双方无伴可依,平时上班忙碌,也许无暇顾及这种感觉,但一到周末、节假日,往往不想回家。如果遇到生病,或者工作失意,那种无助感更加强烈。而长期在路上奔波,把感情寄托在电话与通信的方式上,在需要对方的时候却要独自面对生活,这可能令双方身心疲惫,从而加重这种孤独感。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在有孩子的“资深主妇”眼里,双城生活中的女人总是让人怜悯。有了孩子后,张燕才明白丈夫不在身边的苦,一个人,家务、孩子、工作,此时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是吃不消的,孩子病了需要有人帮,工作苦了需要有人述,碰到“恶人”需要有人立马赶过来救场……作为带着孩子的女人,老公在旁真是太重要了!她确信了老话:“丈夫丈夫,一丈以内才是自己的丈夫。”一是感情随时间变淡,可谈论的话题变少。身处两地的夫妻在另一半的生活圈子里淡出,两个人可交谈的内容越来越少,感情也渐行渐远,两个人的生活都变得相对独立,彼此养成了独断专行的坏毛病,爱人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时间不一定会败给距离,但是会消磨心灵的距离;二是身心难以契合,一方有可能出轨。性生活也是幸福婚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时间的夫妻分离,人为地阻断了本能欲望的满足,婚姻的内在平衡被打破,当配偶不在身旁时,道德约束力一旦松懈,极有可能发生婚外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3500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