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孩子往死里夸
记者面前的郑渊洁,活像个大孩子,在提起自己的两个宝贝时,更是陶醉得没边儿了,愈发忘形起来。据他透露:他一直管儿子叫“哥”,因为儿子亚旗1983年出生,比《童话大王》大两岁,所以他这个“童话大王”就要认“小”。
别看老郑对俩小郑爱得没心没肺似的,但他对生活有独特的判断力,是他通过自身思考得来的思想,思考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还有传统教育观念的不合理。他对子女最著名的论调,就是“孩子永远是对的”,“鼓励可以把白痴变成天才”,“要把孩子往死里夸”。
众所周知,郑亚旗在小学毕业之后,郑渊洁就没让他再去学校,而是自编400余万字的教材,在家自已教。他对儿子的鼓励遍布其人生各个领哉,所谓“广种播收”,“总会有长处被激发出来吧”。
现在,郑渊洁和儿子变为合作伙伴,在儿子的撺掇下,郑氏童话在今年出了漫画版、《皮皮鲁》画报,儿子是主编,他是总撰稿。并将从7月起,让《童话大王》变为半月刊,上半月为文字版,下半月为漫画版。
记者:听你儿子说,你好象有鼓励人的“爱好”。
郑渊洁:这源于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我第一次作文被老师表扬,是在小学二年级,从那时开始我就有一个错觉,以为全世界我写的东西最好。大量实践证明:忠言其实都是悦耳的,鼓励就是顶级的忠言。而儿子目前看来“长势喜人”,他是北京一家媒体的网络总监,一点也不比上过大学的孩子差。
记者:你反对现行的教育制度?
郑渊洁:不,正相反,在对女儿亚飞的教育过程中,我从未有过也让她辍学回家的打算——亚飞今年5岁,对考试有种狂热,我会让她一直读下去,按照她自己的说法,要读到博士。我计划以亚飞每天的学校经历为素材,写一部日记体文学著作,全面记录、分析我国学校教育的“长处”。
记者:你总能保持一颗童心,是受孩子的影响?
郑渊洁:又正相反,儿女的童心是我的功劳,遗传的功劳。我的心理年龄现在只有6岁,所以为人处事很幼稚。而且我的年龄好像在倒着走,去年我的心理年龄是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