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如何让孩子学会宽容(中)

   2015-06-11 互联网网友61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怎样才能做到宽恕呢?
我想第一步就是去正视、去接受你的遭遇。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叫接纳、臣服。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就无法改变了,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我发现这样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受事实:那就是把一切不好的遭遇,都看作你人生的一项必修科目。每一个伤害,都是你要上的一堂课,都是要你从中学到东西。学会了,你就又成长了一步,可以继续往下进行了。不去认真学、没学会,那么恐怕生活还要继续给你上类似的课,反复上,直到你学会为止。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而是尽快学到其中的教训,尽早结束这个课,迎接新的任务。
这样去想,我们不仅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并宽恕,我们甚至应该感激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感谢他们帮助我们成长。
很多残疾人都能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就,相比之下,我们的伤害又有什么无法面对的呢。
正视了现实,下一步就是要决定去宽恕。
很多人会发现这个决定很难下。为什么,因为每当我们想起伤害自己的往事时,我们就会在心里讲理。我们在心里想象有一个人民法庭,我们面对公众,一一历数对方的过错,我们为自己辩护。讲理讲到最后,我们自然希望能跟对方算账,能找回公平,最好能还击、报复,也给对方一个教训,让他后悔、认错、道歉。然后我们可能发现这样做很不现实。于是只好退一步,暗自嘀咕:凭什么我要去宽恕他!这不公平!
这个思路似乎是很正常的思路。可是它不对。为什么不对?
首先,尽管整个社会是要维护公平的,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接受这个世界的表面上的不公平。当然,这个所谓的不公平其实只是差异而已,究竟有没有绝对的公平,这个账太过复杂,我看算不清。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要做,都要经历自己的太上老君炼丹炉。我们只知道自己的遭遇,并不清楚他人的全部经历。或许,了解伤害你的人的人生境遇,会帮助你看到他的问题,看到你可以理解、甚至可以同情的地方。但是即使不去了解,我们也应该清楚,他人自有他人的功课。所以在我看来,不公平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看,一切都是公平的。
每个人都是自己在创造着自己的生活。我相信,我们的一切经历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内心所创造,正如孟子所说:“福祸无不自己求之者”。所以我们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好的坏的经历都要去负责。我们要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受害者。
如果按照佛教因果报应的观点,那么人的念头和行为至少影响到后三世,人的遭遇也是源自今生以及往生的作为。这要是论起公平来,是一个很庞大的计算。根据现在的新时代思想,人与人并不存在他我之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的本性是永生不灭、无始无终的。如果算公平的账,那该怎样去划分界限、哪里是可以结算的终点呢?这样看,甚至都不存在公平不公平一说。
在另一方面,我们别忘了,决定去宽恕,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放下肤浅的理性辩论,专注于自己的未来。如果我们想要结束痛苦,尽快开心地生活,那么我们就要放下愤怒和仇恨,放下过去的事,原谅对方,不再计较,翻过这一页,不去想它,释怀。这样做,受益的是我们自己,解放的也是我们自己。这不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吗? 
我们更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教训对方,因为他自有他的功课等着他。


另一个有助于宽恕的做法是自省。
在种种伤害中,有一些是纯粹的伤害,比如交通肇事、疾病、战争、被抢劫、被掉下的广告牌砸到。而另一些伤害,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同事、朋友、邻居间的,往往就更复杂。如果深究下去,有时我们并不是绝对无辜的受害者,或许我们在受伤的同时,也伤害了别人。
很多人际间的冲突,双方都有责任。如果我们能把重点放在反省自己、理解他人上,那我们就更容易去宽恕。当你能运用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看,你甚至会发现事情竟然不是你最初所感觉的那样。比如夫妻俩有矛盾时,双方都向自己的好友倒苦水,我们听每一方的倾诉,都会觉得他或她是受害者。但是如果双方能放下自己的那一套陈词,认真地换位思考,那么他一定能发现自己不是绝对无辜的,至少他能看到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地促使事件升级的。
孟子说得好:“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对别人好,别人却并不对你热情,那就先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管理别人,别人不听,就反问自己是否足够有智慧;礼貌待人,别人并不回应,就先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敬意。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反省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人自会归附。
所以当跟人有了冲突,先别急着责怪怨恨别人,先反省自己。
承认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去宽恕。我们可以说,那好吧,我先不算你的账了,我先去努力改正我这一方面,然后再看看事情有没有改善。如果我们凡事都能这样去想,那么事情自然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关键就是,我们不要等着别人去扭转这个局面,不要给宽恕设定条件。宽恕是无条件的,而不是“只有当你怎样,我才去宽恕”。我们只要自己去宽恕、去反省、去改正,就可以了,不必管别的。
决定去宽恕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从决定,到能真的放下、能跟对方和解,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完成了,我们就轻松了,也成长了。
宽恕过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很强大。你将体会到巨大的掌控感。你不再被动。你丢掉了伤害。你跳出了受害者的角色,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主宰。
如果可能的话,你还可以去尝试宽恕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德报怨。这可以是一个完满的句号,可以是宽恕行为的升华,也可以是当你还做不到宽恕时,帮助你看到宽恕的神奇力量的一个做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34777.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