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然而,自从城里的土地上矗立起一排排、一座座、一幢幢钢筋水泥的大楼,家家户户铁门紧闭,把老辈人说的话给颠覆了。
现今,非但近邻,就是对门都不来往,都不认识,都不相信,至于楼上楼下就更难以想象了。要不是因为跑水、狗叫、骚扰,才不会敲开邻居的门,拉拉家长,唠唠里短,说说话儿呢。
国内一家专门机构调查显示,实际生活中将近五成的市民不认识自己的邻居,更很少和邻居打交道。因为邻居间缺少交流,缺少沟通,缺少了解,彼此的关系处在生冷、麻木、僵硬的状态,由此导致邻里之间产生的一些事情,简单变得复杂,小事变成大事,易办的事变得难办?
无论是谁,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不能脱离社会。友情交往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友情和人际交往,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谐之音。
大年初六,老张就遇到了一件闹心事,早上起来,他打开水笼头,水流失去了以往的哗哗声,而是断断续续的,邻居家也是这种情况。老张找到物业和相关单位,初步确定是一楼附近的水管有漏水点,但不知漏水点的具体位置。邻居们一齐找到一楼的住户,希望将其家中厨房地面刨开一部分,以便检查漏点,遭到一楼住户的拒绝,原因是双方对经济补偿没能达成一致。
由于无法找到漏水点,二楼往上的邻居吃水成了问题,而“没能达成一致“造成水管维修的事一拖再拖。尽管物业和相关单位多次上门做工作,还是无功而返。最终,物业只好寻求其他办法,在楼外刨开一个洞才解决了楼上邻居无水的难题。
在自然界中,物质通过结合可以得到增强。可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就那么难呢?
李老汉的楼上搬走了,搬来的是家年轻的小两口。自从与小两口为邻,李老汉就没过过消停日子,两只狗狗不分白天黑夜地叫,还时常制造高分贝的噪音扰民,为这些事儿,两家没少闹矛盾。双方多次沟通未有结果,社区多次调解也无济于事。
一天,李老汉实在忍无可忍了,半夜时分,气冲冲地上了楼,咣咣……砸起门来,将屋里的两只狗惊得狂叫不止。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从那往后,李老汉一听到狗叫就上楼砸门,“你不让我休息好,你也别睡稳当啦!”最后小两口惹不起,把两只宠物狗送人了事。
人常说,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能住楼上楼下或者对门,那是一种缘分。可是,人与人之间总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把缘给分开了。
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环保,受到很多百姓的喜爱。新建的楼房统一安装,齐整整一排排。老楼房的住户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就不一定顺利了。
赵先生想给年迈的父母安装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东西买好了,却无法安装。顶楼的住户说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他家楼顶会渗水漏雨,说什么也不同意。
楼顶是整幢楼住户的公共部分,每家每户都有使用的权力,并不是顶楼住户独有的。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家只要互相理解,互相谅解,从而达到互相团结。
人文环境是个大概念,邻里关系就是人文环境的表现之一。邻里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面对新型的邻里关系,出现了很多的议论和担忧。
认真思考,人们不难发现,网络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和远隔千里万里的亲人朋友打个电话,发个电子邮件,视频上见一面,什么事情都搞定了。以往亲戚朋友过年有吃圈饭的习惯,亲情氛围特别浓厚。现在人们请客都到酒店,既减少了家里洗涮的烦恼,也满足了人们交谊之需。
客观地讲,这种情况的增多不能简单地看做是社会道德的滑坡,这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在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创建文明、融洽、和谐的新型邻里关系。哈尔滨的邻居节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范例,邻里关系也应该与时俱进,社区居委会和居民都应该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