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超前教育有哪些危害?

   2015-06-06 互联网网友94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一)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身心发展都有一个质变的过程,有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研究表明,学龄前孩子在言语、思维等方面发展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质变,2岁至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至5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5至6岁是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3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人具备独立性的一个关键期等。如果在这些关键期被大量的写毛笔字、默写古诗、单词等占用,关键期得不到充分利用,将来学东西就回事半功倍,而且也会因幼儿发育不成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去幼儿园实习时,我们常看到有些幼儿已带上厚厚镜片的眼睛。有一次从中班带班的朱老师那里了解到,我们班上4岁多的冰冰已带上400多度的眼镜,手指也发育不好。他两岁开始看画报、小人书,3岁左右开始写字、读文章,4岁可以自己看童话书,5岁不到可以认识1000多个汉字。在他优秀的后面是不爱说话、胆小、不愿与别人交往等。而且孩子的视觉功能的全面完善要到七、八岁才比较稳定,身体各个方面发育也还不够成熟。过度的让孩子学或做与幼儿年龄不相应的事情会导致孩子“消化不良”等后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孩子“知识消化不良”。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如心理的自闭、独处、不愿与别人交往等现象。

        (二)限制孩子的全面发展

        不少父母为了更早的看到成果,不惜忽略孩子能力的积累,而只求快些让孩子接受知识,孩子和成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当父母只注重孩子每天学了几道儿歌、会写了几个字、学了多少算术题的时候,他们便忽略了孩子的伙伴玩得是否融洽,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摔倒再爬起来等,而孩子也逐渐会只关心哪些大人们为他们安排的任务。少了探索的兴趣,少了寻找问题和答案的动力,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父母和孩子都逐渐远离和忽视的东西和知识本身相比,对成长却有更为重大的意义。就像造子一样,为了能尽快造起高楼大夏,却没有打严地下的基石,结果造成或是楼房的倒塌,或是无法建成高楼大夏。

        (三)忽视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目前,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以为人才=聪明(能力)=知识=有出息,于是把向孩子灌输知识当成了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在生活上对其幼儿子女百般呵护,处处包办代替,超标准满足孩子物质生活需要,造成孩子独立性差,劳动技能低懒惰、懦弱、自私、骄傲,不通情达理,难解人意,摆阔气,浪费等。哥哥、姐姐、伙伴吃了点自己的东西哭闹不止。像这样的孩子尽管聪明伶俐,有许多特长,却也常常令人担忧。

        (四)扰乱办学教学秩序

        由于各个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办学化教育,造成小学、入学校新生基础参差不齐,在小学一年级老师难以教学照顾基础低的吧,学过的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迁就基础高的吧,没学过的学生又不听懂,这种情况常使小学教师无所适从,让这些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教师与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坐姿不正确,拼音教学不规范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纠正,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20900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