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如看书。人有外在和内在之分。人外在的东西是封面,封面是着装、形像以及肢体语言,是我们的眼睛能够直观到的东西。人内在的东西是修为和内涵,是我们能够通过有声语言而感知到内心的丰富和厚重,是文化和生活内涵的体现,是情感交融和人生感悟,更是返朴归真的用心交流。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儒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且耐人寻味;有的人,外表包装的如金似玉,自我做秀,假大空虚,缺失本真,哗众取宠。师父张铁龙老师曾在多次讲座交流中说到:“一个境界低的人,他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胸怀的人,他讲不出有格局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他讲不出有责任心的话;一个内心空虚的人,讲话一般都是假大空虚的”。这几句话意味深长,我们仔细观察,去体会,婚礼主持人不也一样吗?我们要努力做到外表与内在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而并不是只注重外在的有形的东西,华而不实。
婚礼主持的最高境界是感觉。感觉至关重要,同一段主持词,可以用不同的感觉表达出来。而并非相同的一段主持词只能用一种感觉去表达。举个例子说,这段话说得相当庄重大气,是因为主持人用庄重大气的感觉去说的,那么同样这段主持词可以用喜庆的感觉来表达,可以用温馨浪漫的感觉去说,而并非套板模式。婚礼主持的最高境界就是感觉,就是“人说话,说人话,说给人听”的感觉。如果我们借鉴了一段非常不错的词,那就要体会分析一下,这段词表达的是什么含意,最适合用什么样的感觉去说,适不适合自己这个年龄段的人去说。比如说:中年阶段的司仪他们大多总是趋向于朴实、真诚、自然、大气庄重、儒雅或是喜庆的感觉,并且融入了生活感悟和文化内涵。如果刻意追求浪漫感觉或是富有激情的感觉来主持,会让来宾感觉老装嫩或是发嗲的感觉,不符合年龄实际。三十多岁的司仪则可以用多种主持感觉来说,也可以说是做婚礼司仪的黄金年龄段。年轻的二十多岁的司仪,则可以趋向于浪漫温馨的感觉或是喜庆的感觉,再或者用富有激情点的感觉去主持,如果用中年司仪的老腔老调的话语去主持,让在场来宾感觉太假,因为他的年龄段和生活阅历就没有这样的感悟和感觉的,这样一来就是自我做秀、华众取宠了。所以,符合自己年龄实际的主持感觉,包括台词、音乐才是最好的。《易经的智慧》中讲“位当”,也讲人生不同阶段的调整。所以,要给自己的主持定位,这样不至于在事业的发展中遇到迷惑,纠结。我心中始终牢记,主持话语假大空虚的主持人谁都不喜欢;表情肃穆矜持的主持人,整场仪式一个表情下来的谁都不喜欢。因为,根本没有做到角色的转换,更没有跟新人、来宾、父母融合为一体。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3套节目主持人,他们都是代表了中国目前为止最高等级的主持人了。他们主持中并没有说话就像朗诵表演的,没有故意作做煽情的,也没有从头到尾都喋喋不休的,都是在与大家用心沟通交流说话的。婚礼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个场景,我们要像在生活中与朋友、父母或是陌生人那样,做到真诚自然的交流说话,要把舞台语言和生活本真融合起来,要把握好这个度。所以,我谨记恩师张铁龙老师的教诲,经常看师父以及婚庆界大师们的主持视频,经常看央视3套的主持人,从中感悟领会这些精髓所在,这也叫“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毛主席曾经说过:“精通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才算,贵在坚持,重在积累和不断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