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婚庆 » 婚庆百科 » 正文----2119

你知道“婚”字的意义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友  浏览次数:37
核心提示:请阅读以下婚礼常识
      说起“婚”,我以为女人一昏头。才嫁人结婚!哈哈。   
      那么,祖宗留下的文字的真正文化内涵是什么呢?现在,对“婚”的解说,版本还真的不少。不信?请看:  
      有一说是:“婚”既是“昏”,需要在晚上去抢婚。为什么呢?是因为在古代,同样存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社会问题。于是若在光天化日地之下操作,风险太大,万一此稀缺资源被其他更强壮的的男人抢去,岂不是“阿白白,空捞捞”啊?所以,一定要在晚间“悄悄地进村”,然后是猛力拼抢,最后当然是“逃之夭夭”了。  
     另有一说是:“婚”--可以分解成:女---氏---日。在先人的思维能力范围内,女人出嫁后,便跟了夫家的姓氏,称为“某某氏”。而女人在当时的社会意识下,也只有嫁人之后,才能获得只限于自己的老公一人的**自由。这就是“婚”所表现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婚”字是“女”字边旁,而不是其它的呢?那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特别严重(影响至今),所以造字的时候,“婚”才用了“女”字边旁。  

       还有一说是:“婚”字拆开来是女,氏,日。“女”代表女方,“氏”代表的是男女双方的家族;而“日”着男方,因为“日”属阳。这个“婚”字的意思就是,一旦男的结婚了,那么所有这个女的个人和她的家族加上男方家族的重担,都压在在男方一个人身上啦。于是,小小的太阳被三座大山压迫着,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男人这个太阳只要一结婚,那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了。  

       再有一说是:因为在以前,女孩子进门都是黄昏的时候入了夫家的门的,所以用“婚”。婚礼多在下午、晚上,所以其最后的一道程序是“送入洞房”。抢婚,也是自在晚上举办---生米煮成熟饭。唐代后,谈婚论嫁逐渐正规化;到了宋代,朱熹将儒家礼学用到日常生活,便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婚姻礼俗了。  

      又有一说是:“婚”(1)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从女,意符。古代娶亲常在日落时进行,这在周代已成习俗。上古时婚姻并非男女双方合意、自愿,而是带有强迫性的抢婚。  

      更有一说是:“婚”、本谓妇家,后指男女正式结为夫妇。注意这个“后”其实挺早、史记中就已经有“约有婚姻”的记载。这个婚字呢,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女、氏、日。中国汉字本是象形文字,具体到婚字,我觉得就挺形象的。女就不用说了,当然指女人;而氏在古时为姓的支系,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但很快就是姓氏通用且混用,古时对已婚妇女的称谓是在其夫姓及父姓之后系“氏”,例如王姓女子嫁给刘姓男子,则王姓女子就被称为“刘王氏”;日也很好理解,过日子呗。把这三个一综合:女人出嫁(系上氏字)安心过日子就是婚。  

       易江南先生在其QQ空间《修心养性》中,对“婚”的解说是这样的:“婚”,说文解字中解释是:娶妇以昏时!婚由 女 、氏、 日组成。氏加纟为纸,从艮为家,女人为了这张纸过日子!女人把这张纸看得比天(日为天)高!女人长大后嫁入夫家(艮为家),红红火火(日为红火)过日子,没了这张纸,这个日子怎么过哦!日在下为阴为无光,没了这张纸,整个日子将暗淡无光!把“婚”看成一个家,缺了“女”后,“婚”就成了“昏”!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婚”字,是这么解说的:“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呼昆切)。籀文婚。”(其间句读是我自己操作。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1963年12月版,P259.)  

      中国著名文字学权威康殷先生,在《文字源流浅说》中是这样解释“婚”字的:“古文中借闻声以为昏聩、昏庸(盖本来用手遮耳助听,已兼含耳昏或声小难听之意),又借昏声以为婚媾的婚字,因此又故意把人的足形化为女。----后来篆文借昏为昏聩及昏庸字,另构以昏为声的婚字,以代难写的婚(此处图画有老篆体的婚,上下竟然有四层之多),至于篆变作(此处亦有繁杂之老篆体作为旁注),更讹乱不堪了。昏,甲骨文作(此处有两个图案构成:左上角为一向右行走的人字形,右下角是一个圆圈里面一点—表示日,太阳),本象日落人下,乃昏晨的本字。由此可知清人以来,“古人借昏(婚)为闻”的旧说,实在是误会,适得其反。”(选自“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79年11月版,P76.)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P465)中说:“婚,①结婚。②婚姻。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P375)中言:“婚,男女经过合法手续结为夫妻。”  

     许慎以为,“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此说恐为欠妥。婚姻乃男女双方之事。那就女子言,是为阴,则要在天黑后操作此事,那多少还可说明点什么。但,那对男子言呢?男子为阳,则需在大白天操作,那又该如何说明呢?若说是当初社会环境以女权为第一位标准使然,那倒也有点说服力。但要强调“女为阴”为之,总是感觉牵强。  

      张舜徽在《说文解字约注》中说:“古娶妇必以昏时者,当缘上世有劫掠妇女之风,必乘夜深人定时取之,以避寇犯也。”那上世如何会有此等之风的呢?且一是“劫掠妇女”之风,二是“寇”盗之风的呢?在远古时代,因为生产力的低下,人类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而以妇女为主操作的畜养业为主要物质生活来源于是形成母系社会。在那时,妇女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了。而男子的婚配,又非女子莫属。怎么办?那就唯“抢”而成就了。而抢的最好时机,当然是“月黑风高”之夜是也。当然,这也就是个形式而已,我们也大可不必太过认真迷信如此。因为,在一个妇女具有绝对权威的时代,如果女子不愿意“婚”,那你弱小男子又如何能够得逞呢?当权者怒吼一声,你小男子不也照样屁滚尿流、落荒而逃啊。  

    《周易.睽》(上九爻)中有如此记载:“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弓,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涂”为道,“弧”乃木弓,“负”与服、伏同,“说”与弛同。)  

      其意思是:暌孤夜行,发现有猪伏在路上(此猪是为彩礼?值得讨论),还发现一辆车装载着打扮成鬼般的外形可怕的人。暌孤不明就里,先是张弓搭箭欲射;后定睛一看,发现他们是人而非鬼,于是便松弓缓箭。他们也不是盗寇,而是去抢婚的。他们去抢婚的时候,遇到了大雨,很吉利。(故而此爻断曰:求财望事婚姻成。)  

      抢婚人在此处扮鬼,需是夜间,方可显其可怖,以便顺利抢劫。可见,在当时晚间去做此等事,恐怕是一种“时尚”了吧。据说现在瑶族的迎娶方式,也是在夜晚,男方人士高举火把冲向女家,女家人士当然也毫不示弱地冲将出来,男方拼力地抢,女方奋力地夺。到后来大家都争夺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新郎自是伴着新娘笑眯眯地溜出队伍,按他们自己的计划享受良辰美时去也。
 
相关产品、服务: 婚纱影楼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
 
最新新闻
 
 
快捷导航
找婚庆 婚纱摄影 庆演设备 庆典公司 演艺人员 快速发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