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婚姻”,是指年轻人草率结婚又轻率离婚,这种婚姻脆弱得就像草莓,保质期很短,鲜嫩不了几天就蔫了。
不想让婚姻像草莓一样过期变质,就需要相爱的两个人共同为婚姻保鲜。
什么是“草莓婚姻”
文文今年26岁,单身,父母急得到处托人说亲。可文文一口气见了N个对象,就是一个也不来电。
年初时文文出了一趟差,回来竟然宣布自己恋爱了。父母先是一喜,但是待问明情况后,又异口同声地反对。原来,文文在飞机上认识了一位帅哥,两人四目相对,一见钟情,于是互留了电话号码,然后甜甜蜜蜜地谈起了恋爱。
父母认为这样的爱情太不靠谱,要求文文将男友带回家,让家人一起把把关。不得已,文文和男友手挽手走完了见双方家长的程序。总算家长们还满意,小情侣便开始张罗起结婚事宜。这下文文的父母又紧张起来,说好歹多了解一段时间,不急在这一时,可文文却对父母据理力争:“我的婚姻我做主!”
结果,文文顺利“闪婚”,小两口还赴香港蜜月旅游,很是浪漫了一把。
可是,蜜月结束,生活一下子从不食人间烟火的童话回到了柴米油盐的现实,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地暴发了:她嫌他不懂体贴,他说她饭做得太难吃;她指责他太听父母的话,他则说她完全没有长大……
没出一个月,文文气急败坏地提出离婚。亲戚朋友们都来相劝:夫妻之间有些小矛盾很正常,多一些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嘛。可文文愤愤然道:“我凭什么迁就他?他是男人,为什么不迁就我?”对方的回答也一样愤怒:“离婚就离婚,谁怕谁呀?”
于是,文文又迅速“闪离”,重新恢复单身。只是,经过这一番折腾,文文明显憔悴了不少,口口声声称再也不相信爱情,她把自己封闭起来,拼命工作以缓解心中的伤痛。
像文文这种婚姻,就是所谓的“草莓婚姻”。看上去鲜嫩,实则脆弱无比,保质期很短,光鲜不了几天就蔫了。
有人这样形容:“3秒钟足以爱上一个人,8分钟足以谈一场恋爱,13小时足以确定伴侣结一次婚,一周后可以结束这段婚姻。”虽然有些夸张,却道出了“草莓婚姻”的本质。从表面上看,双方都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基础,衣食无忧,备受呵护,而事实上,男女双方处理婚姻矛盾、应对婚姻变故的能力非常弱,经不起外来的诱惑和打击,婚姻危机一触即发。
“草莓婚姻”为啥越来越多
如今,这种表面光鲜而实质脆弱的“草莓婚姻”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你看电视剧《裸婚时代》、《当婆婆遇上妈》、《双城生活》中的几对小夫妻,不是一个个都到了离婚或离婚的边缘?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据北京市民政局管理处的离婚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婚后第三年夫妻最容易离婚。婚后三年内离婚的比例明显升高,占离婚总量的三成多。婚姻的保鲜期正从过去的“七年之痒”缩短为“三年之痛”。
分析如今的“草莓婚姻”为啥越来越多,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把婚姻当成恋爱的延续。24岁的阿杰在网络游戏中巧遇恋恋。随后,两人一直通过网络聊天,互相情投意合。相识半年后,恋恋从老家广州千里迢迢来到苏州与阿杰相聚,见面第一天,阿杰便把恋恋带回了家,三天后两人就办理了结婚登记。然而,接下来的婚姻生活与情意绵绵的网恋相去甚远,给两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于是,他们不约而同想到了“散伙”。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婚姻只能以失败告终。
二是缺乏互相之间的婚姻协作。小萱和老公结婚才3个多月,就已经提出了离婚。离婚的原因说起来微不足道,因为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婚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婚后一些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双方都想推给对方。一开始,小萱还做些家务,但是看老公天天闲着打游戏,索性也丢下手中的活,于是家里饭菜没人做、衣服没人洗、卫生没人搞,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恶化。由于双方都太关注自我,都渴望成为婚姻里的主角,谁都不愿做另一半的配角,因此导致婚姻迅速解体。
三是父母在子女婚姻中的参与度过高。26岁的李慧在与丈夫长达一年之久的离婚战中,母亲俨然成为主角。从提议离婚、法律咨询到起草离婚起诉状、提供各类财产证明,繁琐、冗长的离婚过程中,李慧像被输入了程序一般,一步一步按照母亲的指令办理各项手续。如今,只待法院二审宣判,她与丈夫的三年恋爱、一年婚姻就将彻底画上句号。由于一些父母全程“监控”子女的婚姻,无形中会让婚姻矛盾扩大,最终小事成为大事、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草莓婚姻”的夫妻双方大致有以下这些特征:他们要么是独生子女,要么都从小没受过多少挫折,生活自理能力有限。他们处在事业的起步阶段,潜意识里往往重事业、轻家庭,对付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也缺乏经验和坚强。
80后的独生子女无疑是“草莓婚姻”的高发人群。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弱化了他们的心智,养成了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忍让与宽容,一有风吹草动,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他们走进婚姻生活,就表现为一见倾心即“闪婚”,而稍有龃龉即“闪离”。
如何远离“草莓婚姻”
那么,如何才能让婚姻长久保鲜、远离“草莓婚姻”呢?
首先,步入婚姻的男女要调整自己对婚姻的期望值。在婚姻里,曾经风花雪月的浪漫,会被柴米油盐的现实所取代,爱情也会慢慢演化为亲情。如果懂得了婚姻的实质,你就会减轻对婚姻的失望情绪。
其次,要学会磨合,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就像两个交集的圆圈,总有重叠的部分。婚后,双方在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应尽量摒弃一些“自我”的内容,而让重叠的部分放大。这样,“自我”的部分少了,“我们”共同的部分多了,生活在一起就会轻松、快乐。
最后,对双方父母来说,不要事事包办,过多参与子女的婚姻,而应该在婚前对子女进行婚姻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学习如何适应婚姻,如何解决婚姻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婚姻隐患,让婚姻持久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