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是无可非议的。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的希望是否也是孩子的希望呢?孩子能够接受并为此而努力吗?制定孩子的培养目标与制定工作计划不一样,它需要父母更多地从孩子的自身特点与综合素质来考量。
自打孩子出世,你就有了做老师的机会,这是权利,也是你身为父母的责任。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总是出于爱与善意的。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们长大以后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人。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父母们都在为自己子女的成长付出心血,但由于很多父母对教育的知识了解得不够或是太少,使得教育总是事倍功半。
培养孩子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关爱孩子,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将来。所以确定教育目标也要具有前瞻性,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孩子长大后要和那些综合素质更强、更会思考并且懂得团结合作的同龄人去竞争。如果孩子从小就贪恋安逸舒适的生活,而不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是不可能在21世纪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相反,他们只会带给父母失望和沮丧。
其实,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拥有善于学习和把握知识的本领;拥有与人相处和领导团队的才能。这样,无论他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获得成功,得到幸福。具备以上能力的人,会比那些聪明但缺乏自控能力的人更善于与人共事,并保持乐观、昂扬的精神状态,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成效。
首先,在给孩子树立目标之前,你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很了解你的孩子。事实上,很多父母往往会犯这样一个错误:自认为太了解孩子了,于是不知不觉地过早给孩子做了定位。
回想一下,你是否跟朋友这样说过:“我的女儿脾气有点糟,怎么一点也不像我跟她爸爸呢?”换个角度来想:“其实女儿心地善良,很有正义感,只是看到小朋友被欺负的时候,她说话的方式和声音听起来像是在吵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又何必一定要往不好的方面想呢?换个方式想,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少一些压力与冲突,也不会有太多不必要的期望了。
尤其面对学龄前儿童时,父母的态度更要客观、开放。面对这么小的孩子,你将如何去定位他的性格?或是了解他得天独厚的特性呢?真的有一些蛛丝马迹,也应该用平常心去看,而不是就此抓着这项“技能”,对孩子做出过度的要求,这反而容易扼杀了孩子的兴趣,让他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当今的孩子是非常早熟的。受电视和社会的影响,他们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按自己的愿望来生活,不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影子或按照别人的方式去生活。现在的孩子个性都比较强,如果父母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的话,孩子必会感到压抑、愤怒甚至反叛,或者以拒绝长大和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发泄他们对父母的不满。虽然你是孩子的父母亲,但是你要知道,孩子是没有义务去替你完成你未能达成的目标的。
如果有一天孩子没能使你如愿以偿,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想看,孩子还给你带来了哪些意外的惊喜呢?
孩子虽然没有实现你的愿望,但他生活得很满足。他很努力,他能融洽地与他人相处,为社会服务并且充满自豪感。对这样的孩子,你还担心什么呢?
孩子快乐,就是身为父母的我们的快乐了。虽然你为孩子设计的梦想并没有如愿以偿,但是孩子独立了,他过着他觉得幸福的生活,并且生活得快乐而满足。有了这样的结果,你就不必担心你的想法正确与否了。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关键是你要使自己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一个有公德心,有责任感,善良而诚实,尊重他人,彬彬有礼的人。他懂得爱这个社会、爱生活、爱父母、爱每一个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他所生存的社会奉献力量。这才是“真正的希望”,也是我们要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