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司仪“恶搞”婚礼
李小姐回忆起自己的婚礼时仍然很不自在,“本来挺高兴的一件事,没想到司仪越说越过分,他竟然问我们婚前是否有性行为,弄得我们当时尴尬的不得了。”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恶搞”在婚礼上并不少见,有的司仪在邀请新人家长入场时,竟然播放“鬼子进村”的乐曲,宾客是被逗乐了,但双方家长却十分尴尬。
陈先生前段时间举办婚礼,花了300元从一家婚庆公司请了司仪。然而,没料到的是,举办婚宴当天,喜宴开席的时间到了,可是司仪却迟迟不到,急得陈先生一头大汗。最终,喜宴比原先的时间整整耽误了近20分钟。出现这样的结果,令他在亲朋好友面前非常难堪。
陈先生说,他请的司仪是朋友介绍的,只是听说该司仪经常“走穴”,有主持经验,但是谁想在主持自己婚礼的时候这个司仪竟然迟到。
事后,他从婚庆公司了解到,该司仪只是“挂靠”在婚庆公司,一般有婚礼需要司仪的时候临时叫他过来帮忙,对该司仪的主持水平和其他情况也不是很清楚。
司仪多数挂靠婚庆公司
近日,朝阳路上一家婚庆公司负责人透露:“现在我市婚庆市场上的司仪多数属兼职,有生意他们就过来。”随后,记者从我市多家婚庆公司了解到,婚庆司仪多数是挂靠婚庆公司的,有需要就可直接“派”过去。从几家婚庆公司提供的司仪价格来看,价格不菲,最低都在200多元,有的“金牌”司仪多达上千元。“这些婚庆司仪他们有没有从业资格证?”当记者向婚庆公司工作人员询问时,工作人员答复称,“蚌埠的婚庆司仪都不需要专业资格证的,一般有经验的,能活跃气氛就可以了。”
订协议保证婚礼质量
市商务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我市婚庆市场的火爆催生了大批婚庆司仪,他们中的很多人仅背会了几套台词就上岗了,遇到“突发事件”经常不知所措。此外,我市很多婚庆司仪的普通话和专业素质不过关,发音时带有很强的地方口音,对蚌埠民俗、婚庆习俗也是知之甚少,主持婚礼时一团糟,有的为了“赶场”甚至“减活”,导致“红色投诉”居高不下。工作人员建议花钱请婚庆司仪的市民,首先要面见司仪观察;另外,还可以通过光盘,看看他(她)主持的风格和水平;最后,双方还得签订协议,明确要求,以防意外。
司仪行业管理较难
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为规范婚庆市场秩序,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推行通过考核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婚庆司仪们才能从事婚庆司仪工作,但我市目前还没有可执行的婚庆行业服务准则,目前活跃在婚庆市场中的司仪因为没有行业准入标准,也不需要任何从业资格认证和上岗资格证,所以导致我市婚庆司仪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婚庆司仪从业人员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有的只是朋友之间“客串”,界定不明显,因此具体约束和管理起来还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