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名叫Oz的农场,凯迪和詹森举行了别出心裁的农场婚礼:来宾们拿到的是不同寻常的礼物篮,其中有矿灯(没错,就是那种戴在头上的大灯泡,要知道很多农舍里没有通电)、手电筒和无线电话——听起来像是给矿工准备的,而不是给盛装而来的宾客。
被蝙蝠赶出房间
这是一场农场婚礼,一对新人没有为来宾准备酒店和配套设施,这对来自美国奥克兰市的新人想让30名来宾体会到返璞归真的感觉。新人们尽力让客人们舒适,却忘了蝙蝠会来捣乱。
“在我们住的小屋里,一共有七八只蝙蝠,我们不知道怎样对付它们,”29岁的朱丽亚和男朋友以及另外3个客人分享一间小屋,“我们其中的一个戴着矿灯,这些蝙蝠就在我们脸前飞来飞去。我们打开窗户,想把它们轰出去,但最终的结果是,它们将我们轰到了隔壁的房间。”
在农场举办婚礼并不新鲜,十几年前美国的葡萄酒热,将很多年轻人吸引到葡萄园里共结连理。如今,随着环保人士组成的“绿色大军”日益壮大,很多有着强烈环保理念的年轻人“下乡成亲”,他们觉得在田园里许下一辈子的诺言再美妙不过了。
非完美婚礼
农场婚礼并不适合每对新人。新郎新娘必须准备户外活动装备,还要对农场怀有宽容的态度,因为在农场里,虽然夕阳下的承诺异常浪漫,金色麦田旁人们的欢呼、道贺更加悦耳,身旁的花花草草还挂着水珠,但新人要面对一些挑战,比如突然断电和下水道堵塞,偶尔跑出来捣乱的鸡鸭牛羊,对了,还有蝙蝠家族。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克里克农场的女主人朱迪说:“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对任何细节都追求极致,最好别到农场来结婚。”朱迪决定从明年开始开展“农场婚礼”业务。“我的农场是为那些热爱户外活动的夫妇准备的,他们喜欢户外的浪漫,期待一些‘不一样’。”
“农场婚礼”的流行受益于观光业的繁荣。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字,2007年该国约有5万座农场(约占美国农场总数的2%)对外开放,提供游览业务,包括农场婚礼、农场寄宿,骑马、乘马车夜游等。
在所有承办婚礼的农场中,有的一年只承接几次活动,另外一些则排满了“档期”。比如一个名叫克鲁格儿、位于俄勒冈州河中小岛上的农场,从6年前就开始承接婚礼,每年能见证50对夫妇的美满时刻。而实际上,每年申请到这里来办婚礼的新人有150多对儿。
“我们的业务量确实让人吃惊”,克鲁格儿农场的女主人说,“来这里(办婚礼)的人大多二三十岁,受过高等教育,对环保有着特别的认识。”
婚礼为农场创收
30岁的沙斯和38岁的丈夫珀德斯邀请了140位客人参加自己的农场婚礼,为客人准备的食物包括从未喷洒过农药的蔬菜沙拉,还有有机苹果做成的派,用来布置婚礼现场的花都是刚刚采摘下来的。
这对夫妇之所以在农场办婚礼,理由和别人有些不同。“我们想‘资助’这样的有机农场,与其把钱送给酒店,不如送给这座农场的主人。”沙斯说。沙斯的丈夫珀德是个网页设计师,他和妻子都有着平和的生活态度,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装点婚礼现场,在谷仓里唱起卡拉OK,而且一直唱到深夜。他们还花了半天时间和宾客们在小船上喝啤酒。
在农场举行婚礼比传统婚礼便宜很多,新人们往往自己动手准备食物,挑选音乐。一些简陋的农庄还免费提供帮手。克鲁格儿农场的女主人说,将来,这种婚礼承办业务可能成为农场创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在Oz农场,婚礼承办所得占了该农场收入的一半。
蚊子“出席”婚礼
但业务转型对一些农场主来说并不顺利,因为隔壁的农场主往往会齐声反对,因为此业务一开,交通可能变得拥挤,自己也会因此陷入“占用他人土地”等麻烦。
美国人巴巴拉是《新农业:把农场变成旅游胜地》一书的作者,他说:“人们需要洗手间、急救箱和扔垃圾的地方。城里的孩子们可能以为好斗的山羊仅仅‘看起来那样’,实际上,这些动物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孩子们掀翻在地。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新郎新娘以及农场主都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并承担可能的损失。”
但是,很多新人不介意婚礼中的一点点不和谐。来自俄勒冈州的乔治夫妇去年夏天邀请了135位客人来Oz农庄参加婚礼。女士们着大沿帽和薄纱裙,男人们则穿泡泡纱套装。夫妇俩用大丽花、蓝莓布置现场,旁边是猪圈和鸡舍。两位伴郎亲手做餐巾、装饰品和小卡片,其他朋友帮忙准备甜点。
“最终,我们完成了这个DIY婚礼,在我们住过的小屋里,留下了太多美好记忆。”一个参加婚礼的作家说。客人们宁愿轮流睡在农庄小屋中,也不愿去酒店。客人来参加婚礼前,都收到了“提示”邮件:为了找到自己入住的小屋,他们可能要徒步跋涉,甚至要小心跨过浮桥。入住后,手机、笔记本电脑都不能充电,电吹风也没法使用。
人们还得忍受没有空调的夏天。新娘子说:那天气热到足够将人熔化掉,但当我在橡树下与丈夫发“婚誓”时,我觉得小的瑕疵是可以忍受的。当被问到,夜晚蚊子是否也“出席”了婚礼时,新娘说,“它们当然来了,今天是我的婚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