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宾客新娘感冒了
马先生没想到泉州办婚宴竟然可以晚两个多小时开宴。在四场婚宴中,廊坊、兰州、长沙三地的客人一般会按时到。而在泉州宴请时,同事特地提醒他:请柬要写“下午六时入席”,新人傍晚6点就得去迎宾,但一般要到晚上8点才开席。马先生起初不大相信。但夫妇俩下午6点到酒店迎宾时,果然没看到一个客人。晚上7点左右,客人陆陆续续到来。在等了两个半小时后,婚宴终于在乐曲中开始了。此时,马先生已经等得很不耐烦,而他的妻子因为只穿着婚纱,第二天还得了感冒。
宾客准时新郎不知所措
马先生无法理解泉州婚宴的“习惯性晚点”,而泉州本地人则对准时赴宴的宾客不知所措。
福建农林大学的李先生赴泉州参加朋友婚宴,请柬上写着“下午六时入席”,他下午2点就出发。没想到,车子在高速路上出了故障,修了两个小时。李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邻座正好是泉州人,他安慰李先生说:“没参加过泉州婚宴吧?不到8点不会开席!”当晚的结果超出李先生的想像,婚宴到晚上8点半才开席!
做外贸的林先生结婚时请了一些外国朋友。当天,不懂婚宴“潜规则”的老外按请柬上的时间准时赴宴,新郎林先生不知道如何向“早到”的外国朋友解释这一“地方风俗”,一时不知所措。
文明婚宴需共同努力
泉州几乎所有的婚宴请柬都写着“晚上六时入席”,然而“(晚上)6点恭候、7点入席、8点半甚至9点开吃”却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市民陈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对晚点现象十分无奈,她当新娘子的时候,在冬天的寒风里苦站了两个多小时迎宾,“简直是折腾人”。她认为,婚宴不仅要简办,而且还要准时开席,“婚宴越来越晚,吃个喜酒整个晚上都消耗没了,我越来越不想参加婚宴了”。
去年本报推出“聚焦婚宴晚点”系列报道后,婚宴晚点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改变这种存在已久的陋习,营造文明婚宴新风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刺桐时评
婚宴不守时陋习该改了
婚宴,本是大家祝福新人的美好时刻,但如今却成了绝大部分泉州人的一种“精神负担”。拖拖拉拉的酒席,的确把宾主双方的好心情全给耗没了。
闽南地区有“好事慢慢来”的风俗习惯,宾客们吃宴席,不能太早去,以免显得迫不及待,让人笑话“嘴馋”。晚点到场被看成是“懂礼节”的表现,准时的客人得孤单静候晚点的“同桌”。为了“不浪费时间”,大家都不愿意准时到,如此恶性循环,婚宴开宴时间越来越迟,守时的人反倒成了婚宴上的另类。
严格说来,不准时赴宴,是对新人的不尊重。让人家在酒店门口“持久站”,于心何忍?何况婚宴出席者中还有工薪族、学生和老年人,他们的生活规律性强,婚宴晚点对他们的作息时间影响更大。婚宴晚点,也造成铺张浪费。在泉州,有经验的人赴宴前都先吃点心,以应付漫长的等待,真到开席时,啥胃口都没了。笔者参加的婚宴中,经常可见最后上的鱼和甜点几乎无人问津,好好的菜肴就这么浪费了。婚宴越来越像一种应酬,原本喜庆的气氛、愉悦的心情都哪去了?
鲁迅先生说,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什么两样。为保护宝贵的时间不被“谋杀”,大家不妨联手改变“习惯性迟到”的风气。新人请把请柬上的入席时间写得实在一点,在婚礼当天电话提醒来宾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客人们更要承担起守时守信的责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抱怨别人迟到时,请不要让别人等我们。酒店也应采取措施,协助新人办守时婚宴,比如给准时开席的婚宴打折,为准时的来宾准备观赏节目等等。作为酒店的主管单位,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同样可以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管理与引导,或可考虑把酒店推动准时婚宴的行动也列入评星评文明单位等的标准中,以促进泉州改变婚宴不守时陋习。
守时守信,反映出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和文明、诚信程度。守时的婚宴不仅能节省大家的时间,也有助于社会文明风气的形成。让我们养成准时的习惯,把守时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