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下轿不能直接踩在地上,要用红毡或芦席铺地。红毡或芦席不够用,要倒换使用,直至天地桌前。拜天地的桌子一般用红漆方桌,放在堂屋门口。桌上焚上一炉香,香炉两旁放两只蜡台,上点两支红色金字蜡烛。香炉、蜡台周围插着柏枝,象征百年好合。
新郎新娘被拥至天地桌前,面北而立,排列的顺序是“女上男下”,即女东男西。旧社会女子仅此一次排在男子上首。此刻执事人喊:“一拜天地!”(同拜)“二拜高堂!”(同拜)“夫妻对拜!”(对拜)“送入洞房!”
这时,拴红或扯红开始。“拴红”有点闹新婚的味道,动作大一点,热闹一些。“扯红”则文雅一点。具体做法是:拴红是用一条红绸带一头拴住新郎的腰,一头拴住新娘的腰。两人离得越近越好。新郎往洞房里走,新娘随后。但一些闹新婚的年轻人就抱住新娘往后拽。这样一拉一拽,形成对拉局面,往往把新娘的腰勒得很细,据说这也是借以考验新娘是否“元身”。“扯红”就是一条红绸带,新郎新娘各攥一头,扯着进入洞房。农村多是拴红,城里多是扯红。
新郎一入洞房,马上反身冲出房门,躲避闹房。闹新房主要闹新娘,一般是兄弟表哥、青年朋友和邻居同乡。当地有句俗话:闹新房不论辈。但一般有至亲在场,掌握着不让反得太过分。新娘娘家也早就嘱咐新娘:闹得再狠不准恼。
天色晚了,小妹前往点灯,边点边唱“点灯歌”:
纸媒子,绿荧荧,我给嫂子来点灯。
点上灯,我就走,屋里剩你小两口。
一个说,一个嗯,明年领个怄人精。
晚上,找一位巧嘴婶娘,捧一花盘前来撒床。所谓撒床,就是将盘中放的红枣、花生、桂圆、葵花籽(喻“早生贵子”)往床上撒,边撒边念“撒床歌”:
一把撒得鸳鸯成对, 两把撒得凤凰成双。
三把撒得欢天喜地,四把撒得儿女成行。
五把撒得吉星高照, 六把撒得福寿安康。
七把撒得多子多福,八把撒得金玉满堂。
九把撒得万事如意,十把撒得富贵无疆。
稍停一下,又边撒边念道:
喜果香,喜果甜,还有几把没撒完。
喜果撒到床里边,生下儿子是武官。
喜果撒到床外边,生下儿子是状元。
喜果撒到床当中,生个女儿是正宫。
喜果撒到床两头,生的儿子都封侯。
至于以后的“洞房花烛夜”就不多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