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随礼随白条”的报道在220名读者中进行调查 37%的受访者表示会借钱去随礼。
“十一”期间,一本溪市民的好友连续参加婚礼,拿不出足够的礼金,只好在红包内放白条。
首次报道题目:《黄金周第6场婚礼他打了500元白条》
晨报讯(记者 崔扶尧)参加婚礼,为了随份子,有些手头不宽裕的宾客想到了借钱。
昨日,本报发放了220份关于“随礼随白条”的调查问卷,调查“十一”期间,受访者为参加婚礼一共掏了多少钱,手头紧张时会不会打白条?
得出的结论是,打白条少见,但有82人表示会借钱去随礼,占37%。198人表示最低的随礼价是200元,占90%。对于手头紧张时打白条的做法,只有3个人觉得可以,占1.4%,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很可爱、很诚实,有98.6%不赞成这种做法。
对于随礼的次数和礼金增多的现象,综合受访者的观点,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提高、交际范围广、碍于面子等。
社会学家王立波对此表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许多事情都是靠人情来实现的,人与人之间也经常用礼物来建立联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物的轻重是会改变的。最终的发展应该是“轻礼”和“相应返还”。
王立波说,所谓“轻礼”就是送一种心意,不是情意不重,而是因为不想给对方负担。“相应返还”就是指在需要有礼节的时候给送礼物的人返还相应价值的礼物或钱物。
“在现阶段,随礼最重要的也是心意,一定要量力而行!”王立波说。
“十一”随礼类型
入不敷出型:
每月赚2200元 随礼4500元
沈阳的卢先生每月工资在2200元左右,而“十一”期间随礼随出了4500元。其中,为一个好朋友结婚随礼2999元。
繁忙型:
一天参加了7场婚宴
沈阳一对53岁的夫妇8天参加了15场婚宴,其中仅10月4日当天就参加了7场婚宴。
据介绍,他们在这些婚宴上的花销在7000元左右。
借钱型:
手头紧张时就会“求救”
调查中,很多受访者均为青年人,且都是月光族,大部分人在手头紧张时都会向父母或朋友“求救”。
杨先生就曾经向别人借过钱随礼,也借过别人钱去随礼。最多的一次借给3个人钱去随礼,总共拿出了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