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小定、大定、彩礼、提亲等程序,新郎骑上大马、带着花轿,在喜庆中奔向重建安置点——
12月5日,在北川陈家坝老场村大河坝因灾失地农户农房重建安置点内,该乡老场村三组的村民母伟迎娶新娘权大杨。伴随着激情的羌歌羌舞,一场传统羌族婚礼的举行,给安置点营造出浓浓的喜庆气氛。
当天上午11时30分,北川陈家坝乡辖区内的105省道上热闹起来。道上,身着羌族服饰的新郎母伟坐在头扎大红花的一匹大马上,随后跟着的一顶大花轿上坐着他的新娘权大杨,闹闹热热地向老场村大河坝因灾失地农户农房重建安置点走去。一路上,几百名群众聚过来,议论纷纷:真的太好啦,我们都有好多年没有见过这种传统的羌族婚礼了……
高头大马和喜庆的大花轿停在了老场村大河坝因灾失地农户农房重建安置点内的一间板房前。板房里面陈设一新,现代化的家具、甜蜜的婚纱照,处处显示着母伟夫妇的恩爱。在司仪的主持下,母伟从花轿中抱出他的新娘权大杨,两人拜堂入洞房。母伟说:“我和权大杨虽身处地震重灾区,但我们一样要把结婚这件人生大事想法办得隆重热烈喜庆。今晚,我和妻子的洞房就在此。等段时间,不远处的新房重建完成后,我们的居住条件会更好。”
中午12时,母伟夫妇在安置点的坝子里摆了30桌婚宴,来自北川、平武、绵阳、旺苍等地亲朋好友共同为这对新人送上祝福。当天夜幕降临时,母伟夫妇在安置点的空地上燃起篝火,上百群众围着篝火,开心地又唱又跳。
母伟告诉记者,他今年25岁,在江西某部队服役5年。2007年年底,他退伍回到家乡。地震时,他正在福建省泉州市打工。家里的房屋倒塌,亲戚遇难,得知这些,他心急如焚。很快,母伟返回家乡,成了北川陈家坝退伍军人突击队的一员,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受到表彰。2008年10月,经人介绍,母伟和本村23岁的姑娘权大杨谈起了恋爱。母伟喜欢上了权大杨的朴素本份,权大杨看上了母伟的能干老实。
待到谈婚论嫁时,这对羌族恋人决定举行一场传统羌族婚礼,为羌族民俗的传承尽一份力。他俩经过了小定、大定、彩礼、提亲等程序,定于农历10月16日至18日结婚,请亲友吃酒三天。半个月前,母伟和父亲设计出了迎娶新娘的轿子,请当地羌绣培训班的姑娘们连更宵夜地扎好。接着,母伟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到陈家坝平沟村选中了那匹迎亲的良马。
母伟说:“婚后,我和妻子会努力工作赚钱。早日重建好我家那套占地100多平方米的永久性住房。”
据悉,羌族婚礼既保留着羌族的民族传统,同时在几百年的进程当中也不断改进,融入了许多满汉婚礼习俗,和汉族的婚礼习俗较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