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人较常见的风俗是,婚礼中新娘和新郎要身穿各自家族的格子呢,新郎要佩带毛皮袋和双刃短剑。新娘在扣眼中插一束石楠花表示幸运。风笛手吹奏悠扬的风笛乐曲迎接来宾,然后再吹风笛请新娘和她的父亲参加婚礼仪式。在晚上举行同乐会上,人们可以尽情狂欢,直到奏响婚礼进行曲,一切才宣告结束。
铁砧牧师
葛特纳格林兴旺的婚姻登记服务带动了小镇上的商业活动,居民们为前去结婚的恋人们提供旅馆、饭店和四轮马车服务。当时最著名的婚姻登记员是镇上一名老铁匠。铁匠和牧师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但其工作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铁匠要把两块铁烧红,放在铁砧上敲打在一起,而牧师则是把两个人撮合成一个家庭。所以,把老铁匠打铁用的铁砧当成教堂的圣坛为新人举办婚礼,成为绝妙的创意。从此,“铁砧婚礼”成全了一对对新人。人们都称这位老铁匠是“铁砧牧师”,而那块铁砧也成为“幸运砧”。到1962年退休时,“铁砧牧师”共主持了5147对新人的婚礼。
天天结婚
如今时代已变,但葛特纳格林的婚礼风俗依然保留下来。每年有4000多对恋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葛特纳格林结婚,占据了苏格兰婚姻的13%,当然结婚的人大多已不再是私奔者。此外,每年还有70多万游客来此感受原汁原味的“葛特纳格林式婚礼”。因此,小镇上天天萦绕着动人的风笛声,祝福着所有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葛特纳格林式婚礼
苏格兰小镇葛特纳格林,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但它却因独特的婚庆服务而在苏格兰乃至全世界声名远播。
旅馆登记处
葛特纳格林的婚姻登记处在英国可谓家喻户晓。最初,它只是苏格兰与英格兰边界上的一个小旅馆。令人吃惊的是,从18世纪中期开始,众多争取婚姻自主的英国男女纷纷到此办理登记手续。现存最古老的婚姻证书之一就是在1772年颁发的。葛特纳格林为何获得如此大的名气?首先要从英国的婚姻法说起。当年的法律规定,在英格兰凡是不满21岁者,如没有父母同意而结婚则视为非法。而在苏格兰却要简单得多,情侣只需在一个见证人面前立下誓言,其婚姻即算成立。所以,许多真心相爱却又无法得到家庭认同的恋人便纷纷投奔北方。而葛特纳格林恰好是到达苏格兰最先的落脚地。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私奔者”的“结婚天堂”。
爱情归宿
到葛特纳格林寻找爱情归宿的恋人们留下许多传说,其中有的情节还被写入文学著作。在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里,小女儿莉迪娅就曾瞒着父母计划与她的军中情人投奔到这个小镇结婚。即使在今天,葛特纳格林也时不时成为关注的对象,曾有传言说,查尔斯王储想要与卡米拉到葛特纳格林登记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