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结婚仪式后举行丰盛宴席招待亲朋好友,是每一对新人以示庆贺的传统习俗。然而,由于在预订婚宴时没有相关协议约束,使得婚宴饭菜质量不尽如人意,如数量不足、质量下降等情况时有发生,并由此给喜庆气氛添加一些不和谐因素,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每年举行婚礼的新人大约有1000万对,综合消费能力高达2500亿元,婚庆市场也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之为“甜蜜金矿”。婚宴作为婚庆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在婚庆消费链中占有很大份额。如何有效抢占这一市场,以服务和质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已成为摆在餐饮业经营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兰州长期担任饭店厨师的马师傅揭开惊人黑幕——
婚宴酒席:积压食品做成大锅菜
市民
品菜肴如同吃“鸡肋”
“五一”小长假和“端午节”小长假,迎来了今年结婚高峰期,加上今年又是金鼠年、奥运年,种种吉祥因素使得近一段时间出现了结婚高峰,各大酒店、饭店的婚宴生意也因此出奇的火爆。但是,在火爆婚宴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大多数参加过婚宴的市民表示,婚宴上的菜品味道差、质量低,王女士形容婚宴质量时说:“婚宴上的菜品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参加过很多亲朋好友的婚宴,然而,没有一家饭店的婚宴菜品好吃,能让我至今仍有回味。这主要是菜肴太差劲,又没有特色。”市民周先生说,他前一段时间参加了两次婚宴,但酒席的质量确实让人不敢恭维,不光菜的数量打了折扣,而且口感也不好。“结婚最主要就是图个喜庆,要是因此而与饭店方发生争执的话,会冲了东家的喜气,让新人面子上难堪,心里也会不舒服。所以,就算婚宴菜品质量再差,服务再不好,我们也不会去找饭店的麻烦。”周先生如是说。
做生意的李女士无奈地说:“参加婚宴只是为了随人情,并不是去吃喝的,所以在酒席上只是随意夹上两筷子。参加婚宴都是高兴事儿,即便觉得味道不好,也碍于情面不会向新人如实相告,更何况结婚当天他们都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了解婚宴菜品的味道。”家住西站的刘先生对记者说,他上周日刚刚参加完一个朋友的婚礼,在当日婚宴上,菜品不仅数量不足,口感也很差。
在婚宴上,即便是菜肴分量少、味道差,限于人情和面子,来宾一般也会对此保持沉默。然而,正是由于婚宴主办方和来宾的这种态度,助长了不法饭店商的“黑心”,最终损害的却是消费者的利益。
厨师
积压食品做成大锅菜
马师傅长期在兰州从事饭店厨师工作,他对记者说:“婚宴菜肴出品量很大,由几桌到几十桌不等。因此,在质量上就不能够保证。例如,饭店平时接待散客时,一道菜有一名厨师现炒,味道和质量都可以保证,而接待婚宴时,一道菜由一两名厨师用大锅一次炒出来,这样做出来的菜的味道和质量肯定要差很多。另外,由于婚宴用菜量较大,有时就有可能成为处理仓库积压食品的地方。”
马师傅说,饭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在婚宴上会把仓库积压的肉菜、调料等物品使用上。另外,婚宴原材料上也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例如,婚宴上需要鲜虾,饭店会买来三分之二的活虾,然后再掺入三分之一的死虾,这样做可为饭店节约相当大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婚宴包席菜价在上涨,而饭菜质量却出现下滑现象的原因之一。正常婚宴席面上的4冷4热、4荤4素16道菜,免不了鱼、虾、肘子等菜,但虾不鲜、鱼肉不香、肘子变小,已在婚宴包席中司空见惯了。饭店婚宴上用的鱼、虾、肘子等原料,会比平时小一些,但价格却翻了几番。
“由于菜品质量并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菜品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厨师的水平和使用的原材料。”马师傅对记者说,至于菜肴的味道,更是取决于个人的口感,不好界定差与优。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在饭店预订婚宴菜肴时,只凭一份菜单进行口头约定,菜肴风味的要求,分量、质量等指标根本没合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