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盆中景致"展览暨烟台历史文化讲堂亮相博物馆

   2013-04-28 371
核心提示: 欢庆网4月28日消息:昨日上午,由烟台市博物馆主办的《盆中景致——陈长文藏“文革”紫砂陶刻花盆展》记者见面会暨烟台历史文化讲堂在博物馆负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
       欢庆网4月28日消息:昨日上午,由烟台市博物馆主办的《盆中景致——陈长文藏“文革”紫砂陶刻花盆展》记者见面会暨烟台历史文化讲堂在博物馆负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
 
       此次展品的收藏者及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陈长文先生。陈院长藉由个人多年珍藏的“文革”紫砂陶刻花盆,对陶盆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文化,是民族血脉,是精神家园。“文革”紫砂陶刻花盆,是艺术阆苑里的一朵奇葩。从器形上说,有马槽、鼓型、金钟、一颗印、签筒、弓式、梳形、枕式、菖蒲等数十种。陶刻署名有红云、红波、红雨、红亚、红月、红石等100多种,也正是当今著名陶刻家徐秀棠、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咸仲英、鲍仲梅、沈汉生等人当年的落款。陶刻内容,有梅、兰、竹、菊;有飞鸟、家禽、鱼虾、昆虫;还有人物、山水。融汇了陶瓷、花鸟、盆景,以及诗、书、画、印等多种文化艺术载体,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
 
  “文革”,红色岁月,激情燃烧,时代精神也被深深地刻绘在花盆上。如毛泽东同志诗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她们是传统文化艺术与“文革”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也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作为艺术品,作为红色收藏,作为“文革”文物,今天都不应被忽视。
 
  五一期间,烟台市博物馆将在烟台民俗博物馆院内举办《盆中景致——陈长文藏“文革”紫砂陶刻花盆展》特别展览,展期一个月。藉此,以彰显民族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8947.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