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展览 » 展览动态 » 正文----2162

"盆中景致"展览暨烟台历史文化讲堂亮相博物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8  浏览次数:367
核心提示: 欢庆网4月28日消息:昨日上午,由烟台市博物馆主办的《盆中景致——陈长文藏“文革”紫砂陶刻花盆展》记者见面会暨烟台历史文化讲堂在博物馆负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
       欢庆网4月28日消息:昨日上午,由烟台市博物馆主办的《盆中景致——陈长文藏“文革”紫砂陶刻花盆展》记者见面会暨烟台历史文化讲堂在博物馆负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
 
       此次展品的收藏者及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陈长文先生。陈院长藉由个人多年珍藏的“文革”紫砂陶刻花盆,对陶盆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文化,是民族血脉,是精神家园。“文革”紫砂陶刻花盆,是艺术阆苑里的一朵奇葩。从器形上说,有马槽、鼓型、金钟、一颗印、签筒、弓式、梳形、枕式、菖蒲等数十种。陶刻署名有红云、红波、红雨、红亚、红月、红石等100多种,也正是当今著名陶刻家徐秀棠、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咸仲英、鲍仲梅、沈汉生等人当年的落款。陶刻内容,有梅、兰、竹、菊;有飞鸟、家禽、鱼虾、昆虫;还有人物、山水。融汇了陶瓷、花鸟、盆景,以及诗、书、画、印等多种文化艺术载体,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
 
  “文革”,红色岁月,激情燃烧,时代精神也被深深地刻绘在花盆上。如毛泽东同志诗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她们是传统文化艺术与“文革”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也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作为艺术品,作为红色收藏,作为“文革”文物,今天都不应被忽视。
 
  五一期间,烟台市博物馆将在烟台民俗博物馆院内举办《盆中景致——陈长文藏“文革”紫砂陶刻花盆展》特别展览,展期一个月。藉此,以彰显民族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
 
最新新闻
 
 
快捷导航
找婚庆 婚纱摄影 庆演设备 庆典公司 演艺人员 快速发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