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在2012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惠州科协主席黄细花认为应修改《婚姻法》关于“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的规定,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她表示,现行法定婚龄导致“剩男剩女”、高龄产妇、未婚同居等现象不断增多。
这一观点的提出,关于“剩男剩女”问题也再次成为人大代表们、各大媒体、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广大网友的关注焦点及热议话题,那么对于这个观点,你认同吗?
就目前社会现状来说,可能讨论最多的是大龄“剩女”的问题,如近几年各大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台都开办了很多交友平台,以及收视率飙升的电视剧和电影有《大女当嫁》、《钱多多嫁人记》、《剩女也疯狂》、《BJ单身日记》、《达子的春天》……等讲述的都是“剩女”的问题,而“剩男”问题谈的还不是很多,但是这并不代表“剩男”问题不严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所前所长景天魁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算起,我国男女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域、居高不下已有20多年,成为世界上失常程度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据相关部门数据表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个别省份超过130,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20-45岁的适婚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如果过高的出生性别比得不到纠正,我国将有数千万大龄男青年找不到配偶。此数据一出,证明了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剩女”的问题,其实“剩男”的问题更是日益凸显。
既然“剩男剩女”的问题都迫在眉睫,那么将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这个建议是否能真正地解决根本问题呢?
笔者作为一个85后认为,就目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说,用降低结婚年龄这个方式远远不能解决“剩男剩女”问题:一是就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来说,例如每个人在5-7岁左右上一年级,那么在完成6年小学学习,3年初中学习,3年高中学习,4年大学学习,那么毕业时至少年龄也应在21-23岁左右,就算可以到合法年龄结婚,那么此外还有青年的经济成熟、人格成熟、思想成熟……等我们要不要考虑?二是处于21世纪的新时代,对于青年男性、女性来说,思想都相对独立,男性毕业后首先想到的是先立业后成家,而女性想到了也是独立自主。三是本来现在的社会已经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有很大的压力了,有的30岁还没有结婚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靠自己的努力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能够靠自己的奋斗买房买车,在城市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按照18岁结婚来说,那无形之中是不是又会给年轻人带来更大的压力?四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能有一番作为,能有好的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到了18岁年轻人也未必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或许结婚会给家里老人带来更严重的经济负担呢?五是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成熟的情况下,也不一定有良好的责任感和社会感,那么谈何去经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离婚率是否会有所增加呢?显然这样国民的生活质量会下降,幸福指数也必然降低。六是当下“剩男剩女”的状况已经凸显,很多家长的催婚、逼婚问题也将日益加剧,那么降低了结婚年龄,是否会有为了结婚而去结婚的情况出现?也许“剩男剩女”、高龄产妇、未婚同居等现象会越演越烈呢?
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笔者认为,其实现在我们当代青年最需要的不是降低结婚年龄来减少“剩男剩女”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另一种方式的引导和慰藉,其实我们何不改变方式:一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态度来进行引导,让大家明白对于结婚而言,最主要的不是年龄到了就为了结婚而去结婚,而不关心心智的健全、思想的成熟;二是可通过社会舆论让青年男女能受到更多正面能量的鼓励,从而拥有更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增强婚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相信只有这样,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才能有所保障,国民的幸福指数才能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