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儿童替身”的存在不仅是个娱乐现象

   2015-04-13 网络网友29
核心提示:见下文

电视剧《天涯赤子心》制片人陈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揭秘了影视圈内“儿童替身”的行业现象,在横店等大影视城,儿童替身已渐渐市场化,薪酬百余元,“童替”能代小童星们完成跳河等辛苦受累的拍摄任务。(4月11日 《广州日报》)

 

我不知道,一些父母是基于什么心理,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童替”,但我情愿相信,他们不是为了孩子跳一次河所能得到的那百元报酬,而是希望借此也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走上演艺道路的机会,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胆识和经历。因为,我实在不愿去想,这些年龄相仿的孩子,在还未谙世事的年纪,就饱尝因家庭物质条件差异而带来的人生际遇的不同,不管这感受是优越还是自卑。

 

童替的存在,很显然和以往我们熟知的演员替身,有根本的不同。众所周知,之所以会有替身,是因为影视剧中常常需要表现一些专业行为,这些行为由于技术难度原因,或者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强化训练完美展现,又或者带有危险因素,于是由一些接受过专业指导、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来替演员完成相应的拍摄。而即使是对成年演员来说,如果仅仅因为表演辛苦又受累,就启用替身,也会引来舆论的非议。所以,一个有敬业精神的演员,都是自己能完成的动作坚持自己完成。这不仅是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其实也是对自身工作的负责。

 

实际上,相当一些演员能出名,也与这种敬业分不开。可现在,一些有钱的父母花钱运作自己的孩子参与拍摄,既想孩子尽早成名,又不希望儿女经历成名所应承受的历练,于是让别人的孩子来替自己的孩子吃苦。这其实既是对自己孩子的不负责,也是对其他孩子的伤害。毕竟,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一个未经艰苦历练的孩子,或许能短时间内获取演艺事业上的名气,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锻炼,以及养尊处优带来的人格缺陷,终究无法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长久。从这个角度说,“童替”的存在其实也是个教育问题。

 

至于“童替”背后反映出的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就更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更不要说,这一现象是否涉嫌雇佣童工,有无违反《劳动法》,更值得深究。所以,我们实在不该只把“童替”当作一个娱乐新闻来看,而更需意识到这一现象背后,社会的贫富差距正在怎样影响孩子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天真无邪的心灵,而作为监管部门,是否又该担起自己的职责,对“童替”的存在进行必要的干涉,比如涉及儿童的影视剧应该剔除一些危险镜头,严格规范“童替”的使用范围等,还所有孩子一个纯净的成长环境。要知道,一个国家演艺事业的发展,绝不应该建立在把儿童置于危险的表演中。

 

每个孩子都是需要我们保护的,在这一点上,不因他们的家庭出身有任何差别。即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这“当家”也不该是让穷人的孩子去替富人的孩子吃苦受累,这不符合一个文明社会该有的认知。社会的公平、文明,说到底都是起跑线问题,而这,正是真正的起跑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8011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