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李刚门”何必闹大了才公开(图)

   2015-04-10 网络网友94
核心提示:见下文

 

“李刚门”

 

在网络时代,地方政府和官员屏蔽信息是徒劳的。不能及时公布案情,那么就会有无数的网民自己编织事件真相的“围脖”。案情早晚都要公开,那么何必等到事件闹大才公开?

 

坊间沸沸扬扬的河大“校园车祸”,正在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据报道,10月24日,肇事者李启铭被依法批捕之后,保定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为了公开和透明,此案采取异地审判的方式,并将邀请法学界专家和河北大学部分师生听审。日前,河北省委已经专门成立了工作组进驻河大,河北省省长陈全国表示,要“依法严肃处理”河北大学院内的醉酒交通肇事案。

 

这些信息或可暂时缓解一段时间以来纠结公众的公正焦虑。肇事者归案,高层密切关注,案件异地审理,部分师生和法学专家可能现场旁听……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可能影响事件的最终走向,使得案件呈现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变化。同样,这些事关信息公开的节点,也均有可能成为缓解公众情绪、柔化舆论表情的保证。

 

然而,一起也许原本并不复杂的车祸案,何以迅速演变为一个热得烫手的公共舆论事件,甚至需要省长表态才能令公众情绪得到一定的平息?这些问题,不知有关事件各方想过没有?其实恰恰是因为,河北大学、当地警方信息公开的迟滞、消极甚至保守,而令其错过了解决问题的“黄金时间”。

 

回溯事发之时,河北大学的表现难逃简单、迟缓、官僚、粗暴之嫌。学生们自发悼念死难学生,网上发帖表达对校方的不满,这原本就有一个信息饥渴的因素在里边。既然无从获取及时、权威的官方信息,则只能听任传言和小道消息。校园网不仅没能及时披露事件相关信息,对惊悸、愤怒的广大学生进行心理抚慰,反倒尽数删帖,学生的失望和舆论的群情激奋是可以想见的。

 

至于流传很广的河大学生“集体沉默”事件,现在尚无确凿证据表明河北大学确实层层下达了这样的“封口令”,能够认定的多是事故家属以及前往采访媒体记者的直观感受。看来,是否“封口”成了“罗生门”。不过,河北大学的作为和不作为,事实上已经在公众中间形成了控制舆论的印象。

 

从“我爸是李刚”被网络恶搞,到李刚、李启铭父子被传名下有5套房产,再到河大校长王洪瑞先生被曝学术著作大量抄袭……毋庸置疑的是,这一串事件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反过来,更加深了、也放大了公众对撞人事件到底能否得到公正处理的焦虑。

 

其实,有关各方有许多路径可以选择。如果事件发生之初,河北大学、当地警方能够积极应对,及时披露事件进展的相关信息,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媒体和公众而不是语焉不详含糊其词,多一些平等的交流、沟通和疏导,少一些家长式的威权思想、鸵鸟式的集体回避,那么,这个事件很可能就会呈现出另外一种情形。只要能够通过正常信息渠道及时公开信息,则民间的情绪就不会郁积。

 

河北大学以及当地警方或许根本没有意识到,在网络时代,地方政府和官员屏蔽信息是徒劳的。不能及时公布案情,那么就会有无数的网民自己编织事件真相的“围脖”。案情早晚都要公开,那么何必等到事件闹大才公开?

 

现在,随着更高层面以及司法程序的介入,或可使得这一事件走向良性运转。虽然不能指望这份迟到的公开能够迅速平息舆论,但至少能够缓解一些公众的公正焦虑。能否实现正义,尚待后续的努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7847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