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鳌台去拣老婆、有井的村女人不愿意嫁出去。这对如今富裕生活的厚街人来说,几乎不可想象,但却是发生在厚街的旧事。历时一年回忆,厚街镇80岁的退休老师王羽平的作品《竹溪旧话》4月完成,6月印刷,王羽平拿出5000元首次印刷了800本,上月底出版。因为书中故事真实、风趣,本打算只馈赠亲友,但近期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求,已所剩无几。
新旧时代“水”留人
“外村的姑娘想嫁入厚街村,厚街村的姑娘不愿嫁出去,除了‘有鲜鱼鲜肉卖有花戴’外,水井多,取水方便,也是原因之一”,这是《竹溪旧话》“井的回眸”篇中的原话,讲述的是厚街旧时关于水井的故事。王羽平总结说,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水井就成了谈婚论嫁的条件。
在王羽平记忆中,当年家有私井的男子更容易娶到老婆。而到了新社会,王羽平又遇到同样的事情,“一位四川来的新莞人说她决定长留厚街,原因是她家挑水最远跑四五里路,一天用七八担水,她怕这挑水的担子落在她肩膀上”。
书中人仍在要用化名
厚街旧时的辖域包括沙田,古称竹溪。王羽平的书起名为《竹溪旧话》。书中写的都是小事,但能反映竹溪人那个年代漫长的生活。
《竹溪旧话》共收录了他51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故事,有些为了避嫌还用了化名。最明显的就是《到鳌台拣个老婆》,讲述的是那时的顺德因战乱,很多人快饿死,一些成年的女人经人带到厚街鳌台,厚街很多单身汉就去那里跟人搭讪,互相对眼后就把老婆带回家。
王羽平说,这些人有的还健在,有的人子孙已经到了而立之年,这不能不回避,所以文中很大一部分用了化名。
除了这些,书中还讲述了旧社会艾角的故事、厚街八角亭的回忆、厚街人第一次用电发生的轶事等,让人读后对当年厚街人的生活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王羽平说,他把这些事情写下来,是希望后人可以多知道厚街曾经发生的事情。
据悉,这本书的回忆叙事集6月印刷,王羽平拿出5000元首次印刷了800本,起初的想法是馈赠给亲友,没想到周围人听说后都想要看,现在他手上已经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