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季羡林骨灰安葬于家乡 遗愿实现

   2015-04-07 网络网友39
核心提示:见下文

      时报临清4月4日电 (特派记者张彤)4月5日,国学大师季羡林的骨灰将在他的家乡———山东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安葬,季羡林故居、纪念馆也将于当天开放。至此,季羡林生前遗愿得以实现,回到了“母亲身边”。今天中午,本报记者陪同季羡林独子、75岁的季承乘火车由北京赶到临清,并将全程跟随报道

      季羡林,1911年8月2日出生于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因病医治无效,季羡林于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同年7月19日,季羡林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季羡林学贯中西,汇通古今,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诸多领域都建树卓著,堪称我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多种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根据季羡林生前遗愿,他的骨灰回家乡临清安葬。记者今天下午在临清看到,为迎接季羡林先生骨灰回故乡安葬,临清专门为季羡林修葺故居,修建憩园,建设了季羡林纪念馆。

      季羡林故居坐落于康庄镇官庄村,占地5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8平方米。院落为两进,主院由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组成。故居匾额由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书写。院内三棵枣树是季羡林祖辈种植,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季羡林虽然少小离家,但他始终牵挂着故乡,多次回乡看望父老乡亲和学生们,捐款、捐书,赢得了父老乡亲的尊敬和爱戴。

      季羡林憩园也坐落于官庄村,占地2387平方米。憩园匾额和“集群贤大成学贯中外,承历代师表德合古今”对联由欧阳中石撰书。憩园包括荷塘区、广场区、微地形绿化区。季羡林一生喜爱荷花,故在憩园内设立两个荷塘。广场区塑有季羡林汉白玉雕像、清塘荷韵碑和题字碑。季羡林生前每次回到故乡,都要来到这里祭奠先辈。他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曾在多篇文章中有过深情的描述。季老在《故乡行》一文中写道:“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今生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季羡林纪念馆坐落在临清市区繁华地段,古运河畔,建筑面积3341平方米,欧阳中石为纪念馆题写馆名。纪念馆分上下两层,第一层重点展示季羡林的生平事迹,第二层重点展示先生的收藏和学术研究成果。纪念馆以季羡林从事科学研究的历程和辉煌的学术成就为主题,充分体现出一代大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展示了他朴实谦虚的高尚品格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赤诚情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友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网友。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7353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