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2007年12月成立,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表演艺术最高殿堂。五年来,国家大剧院共组织各类演出6039场,接待观众780万人次,有13.6万艺术家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国家大剧院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成为北京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商演上座率达81%
国家大剧院五年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剧院。从演出数量上说,国家大剧院五年来组织商业演出3541场,售票393万张,上座率达到81%;制作了包括歌剧、京剧、话剧、舞剧等表演形式的剧目29部,其中原创作品就有11部。
国家大剧院还在五年中举办公益性演出2498场,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活动2173场,接受艺术普及教育观众达228.7万人次。这些数字都体现着国家大剧院为北京市文化建设创造的成就。
经营三步骤确立市场优势
建院之初,国家大剧院确定的发展宗旨就是“艺术性、人民性和国际性”,在这个宗旨下,国家大剧院成功实施了演出经营、自制剧目、驻院院团的经营三步骤,使国家大剧院经过五年的时间在北京演出市场上占据优势。
用核心竞争力制作艺术产品
国家大剧院还着力打造十大核心竞争力,用核心竞争力在艺术上打造高精尖的艺术产品,在运作上实行差异化经营,在经营上努力实行科学化管理和职业化经营,为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而不断努力。
对话
打造CHNCPA品牌
对话人:国家大剧院院长 陈平
记者:国家大剧院五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
陈平:五年来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中央和北京市委对国家大剧院的建设目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铸造了一个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形象——CHNCPA。
记者:国家大剧院成立五年来是怎样经营运作的?
陈平:国家大剧院实现了企业化运营;通过艺术生产、艺术普及、艺术交流等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经营业态,并确立了“演出经营、剧目制作、艺术殿堂经营”等10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形成了以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普及为核心业务,以传播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为重要手段,以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高技术保障为强力支撑的管理运营模式;确立了六大核心价值理念;注重制度建设和业务、生产流程建设,不断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体系;高效的组织架构和有力的政策保障也使得经营运作良好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