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网-庆典 演出 婚庆 展览 门户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不间断营销服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加客服
营销方案顾问免费咨询

青春版《牡丹亭》再返上海 诠释如何“得一美字”

   2012-11-05 433
核心提示:由白先勇与苏州昆剧院联合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上演至今已经巡演8年,其商业演出场次超过200余场,现场观众累计超过50

由白先勇与苏州昆剧院联合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上演至今已经巡演8年,其商业演出场次超过200余场,现场观众累计超过50万,最为可贵的是吸引了包括白领和学生在内的年轻团体,引领了昆曲这门传统艺术的复兴。昨日,青春版《牡丹亭》以及苏昆版《玉簪记》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这两出昆曲名剧将于11月21日再次登录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尽管经历了8年的国内外演出,苏州昆剧院对于上海这个昆曲重镇还是充满了敬畏和感激,“每一次来上海都会有所收获,尤其是上昆的艺术家们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两位主演沈丰英、俞玖林深有同感地表示道。

       白先勇曾经说“昆曲无他,得一美字”,这句话在苏州昆剧院的这两部昆剧名剧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牡丹亭》过去在多地演出中,留给观众最大的印象便是一个“美”字。除却唱词身段之美,舞台、服装和音乐的美让人印象深刻,在《牡丹亭》里《言怀》这出戏中,主角柳梦梅是一个落魄潦倒的书生,是柳宗元的后代,为了在他出场自报家门时营造出至美的韵味,制作团队采用了著名书法家董阳孜描摹柳宗元的《袁家渴记》,用书法这种古老的元素,结合投影的现代手法,既抽象又充满意境地介绍了主角的身份。这种用绘画、书法投影的手法在戏中多次出现,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介绍说:“昆剧最为看重写意、书画、精致、典雅,我们在舞台、服饰、道具上都非常注重一个‘雅’字,尽量做到色调柔美、婉转。不仅是为了给演员提供无限的发挥空间,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尽管运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手段,但是蔡少华院长表示,“忠于经典的折子戏,并对其进行融会贯通”是他们不会改变的创作方向,也是传承的一种方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huanq.com/news/show-htm-itemid-5642.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huanq@huanq.com。
 
更多>同类资讯
  • huanq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